
20210228《法华经赏析》第二十七讲 唯一佛乘的正解
大家好,今天继续给大家讲法华经。我们接着昨天没有讲完的,今天讲——唯一佛乘的正解。
我们经文就是,“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一直到诵偈之前面“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这一段话很多人是摸不着头脑,看白话译文也是摸不着头脑。我给大家读一下现在能看到的这个白话译文它是怎么写的。
舍利佛如我,如今也是这样,我深知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这些欲望已深刻种在众生的心念之中,所以我变随身本性,用各种因缘果报的故事,以及各种方便为他们说法。
舍利佛,我这样教化众生,也都是为了使他们理解一佛乘,从而获得无所不知的佛智,达到佛的境地。
舍利佛十方世界中尚且没有二乘之分,更何况什么三成。舍利佛诸佛出现于五浊恶世,结着大乱,使众生罪过很严重,吝啬贪婪嫉妒,从而种下了不善之根,所以诸佛便以方便之法分别说了三种佛法,逐渐引导他们入佛成。
舍利佛,如果我的弟子有人说自己是阿罗汉辟支佛,却不闻不知诸佛如来方便教化菩萨证入佛果的微妙之法,那么他们便不是佛的弟子,不是罗汉不是毗之佛。
另外舍利佛,这些比丘、比丘尼自认为已经得到阿罗汉果,已处在最后一次轮回的果报,这世以后不轮回了,这就是你将证入究竟的涅槃。所以这些人便不再发心追求无上甚深了,要知道这种人都是骄傲无知之徒,为什么呢?
如果有的比丘已经证得阿罗汉位,如果不再接受这部妙法的话,也是绝对不正确的,除非在佛灭度后众生面前没有佛,为什么呢?
因为佛灭度后将《妙法莲花经》这样的经典很难找到,读诵理解益趣的人。如果能遇到其他的佛,那么对于《妙法莲花经》中讲的开玄显示的道理便会了。舍利佛,你们应当专心一意的信仰理解受持佛说的这个法,诸佛所说的话语没有虚妄不实,没有什么乘,只有唯一的佛乘。
很多人看了这白话解释是云里雾里,我想说他讲了等于没有讲,因为它没有把里面的含义讲出来。
如果没有大家没有理解里面含义的话,你看后面是舍利佛尊者,还有很多这些佛弟子们都涕泪悲泣,感动的哭。你会觉得他干嘛要哭呢?
你也会觉得为什么那个佛陀讲,“自谓阿罗汉辟支佛,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是究竟涅槃者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
你就会不明白佛陀为什么要去这样讲,为什么说他说我自己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已经断除轮回了,然后他就不想要到更高的无上正等正觉的这个境界了。
佛陀说,他们讲这个话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证得阿罗汉,根本也不是辟支佛,根本就没有脱离轮回证得圣果,是增上慢。慢,就是骄傲自大,增上就是无限的骄傲自大膨胀,都是非常骄傲自我膨胀的人。
这里面的核心点它讲的就是,唯一佛乘到底它的一个真实的一个意思,这个是最要解释出来。
这么长的一段话,其实核心就是围绕一句话,“舍利佛如此皆为得一佛成一切种智故,舍利佛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这句话是非常关键的,整个《妙法莲华经》后面章节其实都是围绕这句话。
那么这句话怎么去理解呢?在前面的讲课,讲法华经时已经跟大家讲了,在以前据说有声闻乘、菩萨乘和大乘,有三种。
首先“乘”这个意思是车的意思。声闻放在前面是指这个车送你到声闻最高的境界。这辆车把你带到缘觉圆满觉悟的境界去。声闻是闻身离苦叫声闻,那这个境界就把他叫阿罗汉。
缘觉,圆满觉悟的境界叫做辟支佛。那么大乘,乘就是车,大就是无限大也叫菩萨乘,就是把你变成菩萨。所以这里要这样讲,他说这里讲的是唯一佛乘那四个字讲的就是说。其实这个车,乘就是车,目的地叫唯一佛就是佛国。其实这车的目的地是把你带到佛国去,叫唯一佛乘。
佛陀在这里讲,其实这个车所有的方法就是这个车是交通工具,它根本就没有把你带到其他的目地,并不是说有三个目的地,有一个目的地叫阿罗汉,一个目的地叫辟支佛,一个目的地叫菩萨。其实没有三个,其实它只有一个目的地,最终的目的就一个叫佛,叫佛国。
交通工具是同一个交通工具,其实是一样的。就好像我们坐公交车,不是说有21路公交车40路公交车60路公交车,他们到达的目的地不一样。目的地一样,工具都是公交车,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讲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这是因为是随顺众生的根器而讲的,是一个善巧方便。在后面的这个法华譬喻品里面会讲的更详细。它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工具是一样的,就是交通工具比如都是车,那为什么前面我们会在车前面加声闻,再加一个缘觉,加一个大乘,就菩萨乘,加菩萨加大这个字。
我给没有听过前面讲课的人再讲一下,声闻就是我觉得很苦,我很想要解脱这痛苦,但我不知道怎么解脱。那么一个无上的导师来教导你,我告诉你这个苦是怎么形成的,你怎么去脱离这个苦。你听了这个老师的教导就去做,就去实践的,这一类的人登上了成佛的这个交通工具叫什么?叫声闻乘。
什么叫缘觉,就是靠着因缘去觉悟的,通过因缘去达到圆满觉悟的人,就是这一类人他智慧都很高。有“缘觉”这种特性的人他智慧很高,他根本就很难去服一个人,他很难去拜师的,他喜欢干嘛呢?喜欢自己研究,自己去悟,这样的人很多的,各行各业都有。
他不相信全部相信权威,也不相信任何人,他觉得我自己就是最聪明的,我自己去实践,通过实践以后我要去总结一个方法,然后能够去离苦得乐的,这叫缘觉。
我们在佛学圈子,还有道教圈子,还是说中医的圈子,还是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有很有天赋,智慧高的就是一个,你可以说是一个技术狂人。往往他们会在他们的这个领域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的。
那么智慧力非常强的人,他哪怕他在一个没有佛的世界,或者在没有圣人的世界,他靠着自己的研究感悟。像佛陀讲,他们有的看到这个人死了,看到尸体,看到尸体会悟,悟到“苦空无常”就证圣果了脱离轮回了。
有的看着花开花落,研究大自然的景象,就明白了这“十二因缘”,明白“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而他的运行模式有十二种,然后只要能够灭除无明就解脱轮回了。
缘觉特性的人都是很厉害的。每一个行业里面,自己开一个流派的都是个能人,都是个能人。但是他们对谁都不服气的。所以他们最后证得果位叫辟支佛,辟支是不圆满的意思,不圆满的佛,不圆满的觉悟者。
那么大乘就是想要自利利他的,就我自己离苦得乐并不会最快乐。天生他就觉得我要让所有的生命都快乐,有奉献精神的人,所以把他叫般若蜜,这叫大乘。
而佛陀就讲了,其实我给大家讲的车,这个交通工具是一样的。其实我载着你们,我只是用一些善巧方便来吸引你这个类型的人上车,上车以后就带你去看一些风景,你喜欢看什么风景先带你去看,看完以后带你到最终的目的地去。
声闻乘的人会看到有一个中转站,叫阿罗汉国。缘觉乘的人都会看到一个中转站,叫辟支佛国。大乘的人会看到一个中转站叫菩萨。但最终的终点站都是佛国。
接下来他的偈诵讲得更加清楚,“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
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钝根乐小法,贪着于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
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
他这里讲的“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意思是其实我都是把大家带到佛的果位去,并不是说把你带到一个不如佛国的地方,比佛国低的地方,这里“小乘”是这样子去理解的,就是小的果位。
其实佛陀是要把众生带到最大的果位去,带到“佛”的果位去的。并不是像基督教那样我是上帝,你就要比我差,你升天是做我的奴仆,不是的。
我是佛你是佛,你也能成佛,我是度你成佛,不是把你变成我的一个奴仆。
我是用了很多这个方便方法吸引你上我这辆车,安排的这个公交车。很多方法的名字是我编的,是个假名字,其实只有大乘。没有所谓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只有大乘,也就是佛乘,这个车的目的就是给你佛的果位的。
“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
如果我让我自己最珍贵的,把所有的众生都是放到一个比我低的一个果位,一个小的果位的话,那么就是我释迦如来是吝啬、贪婪的,这个事情我是不做的,因为我是真实的,我是发过誓言的,要让所有的众生都成佛的,都变得跟我没有任何的分别。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着于五欲,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但是,这个众生各种各样的生命在这个轮回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陷阱,而且都非常的骄傲自大,而且又没什么福报,所以根本就遇不到佛,根本就没有办法听到这个真正的正法。给他讲最快的这个道理,成佛的方法他都不相信,那我只能够设一个方便,给他说离苦得乐,简单的一个离苦得乐。告诉你有一个快乐,叫涅槃。你要进入涅槃里面,就没有这些轮回的痛苦,既灭定里面就是涅槃。
而实际上,等他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佛会再引导他进入更高的真正的境界。只要按照佛陀讲的他慢慢修,修到了这个“既灭”的涅槃当中,佛会再教他更深入的。所以这里讲佛子行到来世得作佛,他未来还是会成佛的,我教他的是佛果。
真理哪有两个,只有一个。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佛性只有一个,你也可以叫空性,它只有一个,根本就没有两个。
这个以前我对这个三乘有疑惑,问我一个老师,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四圣都解脱轮回,那他们当中有什么区别呢?老师当时跟我说,我至今印象还很深。
他就讲,你证悟了空性就解脱轮回了,四圣、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见到了空性,他们区别在哪儿呢?
就是这个空性只有一个,就像玻璃只有一个,你找到玻璃了你就脱离轮回了。但是每一个境界能见度不一样,这个玻璃上面还有一层雾。“佛”这个境界是最圆满的,你把这个玻璃都擦干净了。那么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们这个玻璃上有不同的雾,所以有点不清楚,玻璃就一个,上面有一些不同的这个雾而已,清晰度不一样。
所以佛陀他讲的就很彻底,你只要能够按照佛讲的方法去修炼,你修修修你修到了阿罗汉境界,你真的到了阿罗汉的境界了,你就已经进到空性了,只是清晰度不够而已。跟这个清晰度更清楚的境界,佛的境界,其实只差了几层雾而已,那佛会教你再把它擦干净。
你只有到了这个境界的,你才知道原来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它是一个假名,东西其实是一个。就像你真的喝过那个加多宝凉茶,你会发现王老吉就是加多宝,就它换了不同的名字而已,用不同的包装而已。可是,它里面有些细微的区别,有细微的区别。
所以佛陀前面他就讲了,你说我已经到阿罗汉果了,到佛国了,我不想再追求更高境界,没有更高境界了。我已经完全脱离轮回在无限的快乐里面,就是涅槃的境界,在快乐里面。会这样子认知觉得,其实他根本没有到这个境界。其实根本就没有到这个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就不会有这样的认知。
就像师父讲,他最早在修白骨观,他一直修白骨观,当它修到白骨观修成的时候,修到每个骨节都发光,看谁都是骷髅。然后内在的浊火发动的时候,突然之间他明白了。他真正的说,有内心的明白了,原来万物跟我是一体的,利益所有的生命就是利益我自己。
就当你真的到人无我的时候,师父说,当你真的你体验到人无我的时候,你自然你就会发出菩提心,而且是真正的属于你的愿力,愿菩提心,真正的大愿望你会自己形成的。
你可以说大乘,以前我觉得大乘种姓人,就天生的他会发愿,要利益众生,生生世世度众生,应该像地藏王菩萨这样,我去地狱大家都上去,哎呀,非常伟大,觉得我自愧不如,我只要我自己过得好一点就行了。当个阿罗汉也不错,我就修我的。他去当菩萨,好苦啊,地藏王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到现在都没成佛。
那当你修修修是不是,就是你真的修到无我的时候,你就明白了,那你也自然会做跟地藏王菩萨一样的事情。并且你也就明白,只有这样你才会到一个新的境界,才会真真正正的追求永恒的快乐,才会达到。真正的永恒的快乐,是人于无二,轮回与涅槃它是一体的。这个就要实践出来,《法华经》这里其实讲的就是这个东西。
佛陀讲,“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颇梨、车榘与马脑、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木榓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白镴(là)及铅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度,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天人所供养,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
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过去所习业,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以种种因缘、譬喻亦言辞,随应方便说。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
这个偈颂就是总结,在这个偈颂里面,在这里有很多人又会容易有误解。你看如果是按照现在的这个看他们白话文翻译的,他们这里讲:
“有人把土堆成佛庙就是成佛了,哪怕是儿童在玩的时候聚了一个佛塔,这样的人都已经成佛了,有的人精进禅定修福修慧成佛了,有的人佛灭度以后去供养舍利子、去造塔也都成佛了。
哪怕是叫别人去供养佛,这个人也成佛了。或者路过塔庙佛塔寺庙,他只是一个合掌也成佛了。”
很多人看了就会有疑惑,我就合了一个掌我就成佛了,那我庙里面我都合过掌、磕过头,那我已经成佛了,好像我没有成佛,我还是有那么多烦恼痛苦。但这里法华经里又讲已经成佛了,造一个佛像、画个佛像就成佛了,歌咏赞叹一下佛的功德就成佛了。
但好像事实又不是这样,有的他们就拿这个去问一些师傅,出家人。因为他没有闻思学习,他跟你讲,反正经里面就这样讲的,就这样讲读就是了,它里面有深意的里面,久了会自己悟的,你会悟到的。
有很多人念着念着他就很疑惑,但是觉得佛经吗肯定就是对的嘛,然后庙里师父讲的是对的嘛。那就叫自我催眠,他一边有疑惑一边念,很多人念不下去了。
其实这个就是语言的障碍,这个是鸠摩罗什大师他翻译的,他那个年代是中国东晋的时候,这是很早的,比唐朝还要早。所以他那个时候的这个语言、文字不是这样子去理解的。你结合一下上下文,连着我刚刚讲的,你就能明白了。
他这里讲的道理,就好像密宗里面现在翻译过来,大圆满里面翻译过,见解脱听解脱,很多人理解我就看到这个佛像,我就成佛了,就解脱了,我看到这个坛城就解脱成佛了。我听到这个咒语,我就解脱成佛了。但是我好像也没成佛。
这个疑惑跟这里的疑惑是一样的,他这里讲的是你,哪怕只是童子就是你一个小孩玩游戏,堆了一个沙塔,用沙子做了个佛塔,或者你都是在庙里面看到佛像,你就合掌称南无佛或磕了个头,你就已经上了成佛的交通工具。就刚刚讲了“乘”这个字,乘车的乘这个字,“乘”就是交通工具,带你去成佛的交通工具,你就已经上了。这个车开动,你只要上那个车,最终会带你到佛的果位。
你看他这里讲的,皆已成佛道皆已成佛道,他后面有讲供养于画像渐,你看它是渐渐的渐,见无数佛。它这里有讲,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它这里讲的意思就是,你上了这个交通工具,这个交通工具它就会一点一点的开,开向佛陀的果位,把你带到佛陀果位去。你就会一点一点的进步。
像这大圆满的讲的见解脱、闻解脱、尝解脱,它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你只要看到了、听到了这个东西,或者说尝到了东西,就给你种下解脱的种子。你就上了这个解脱轮回的这一个交通工具,只要种下了这个种子,终有一天它会结出佛陀的果的。
只要你上了这一个成佛的交通工具,这个工具它就会慢慢开。有时间的概念的话,那么就是你只是早点慢点到终点而已,你到了终点你就成佛了。而时间这个概念是我们人定义的,对于客观的存在的宇宙它不一定是有这个跟我们一样的时间观念。对于圣人的境界,他看待时间又是另一个概念。这个以后谈,所以它他这里讲的其实是这个意思。
同时他也是告诉我们,他这里也讲无量的诸佛已经出现,那未来也会出现无量诸佛,所有成圣的圣人,他都会按照跟他有缘的众生,他是什么样的根器,他会设计不同的方式去吸引他们来让他们上这个车,上这个成佛的车的。
你看佛教它传过来,变了这么多宗派。就是因为众生的这个特性不一样,会因材施教。你看西藏,就不说别的,说噶举派有十二个派别,一个噶举就十二个派了。不要说其他的宁玛派、格鲁派,它里面也分很多派系的。
我们中国内地以前有八大宗派,禅宗它有六条法脉,然后分出很多很多法脉,是很多的。
那不管它变成什么形式,佛陀讲所有的成佛圣人的本意都是一样的,都是帮助你去成佛。只是他们设计的这个车,终点站是一个地方,当中它可能路线不一样,路线不一样的,带你多看几个站。有的绕个路,因为风景美一点,你会愿意上车嘛。你喜欢看风景,就带你多遛几个弯儿,最终一定会带你到终点,而这终点站都是一样的。
而且他讲连工具都一样的,不是说缘觉乘的和声闻乘的,还有所谓菩萨乘大乘,它里面的方法有不同。其实这个方法它都是异曲同工,一样的。这是唯一佛乘的概念,唯一佛乘的一个正确的理解。你用这一个角度去理解了,你再诵《法华经》就会很有味道,你就会更加能明白它里面的意义,你在诵经的时候你思维其义,你会进入这个三昧当中。
那今天先讲到这里,以后再接着讲。所以法华是非常有趣、很玄,以前用“玄”这个字,非常玄妙、玄奥的一个经,它会告诉我们很多的道理,而且把我们都带上一辆笔直到终点的不绕弯路的列车。
今天讲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够理解唯一佛乘。
(宗珠读书会 小宣 根据宗珠老师 2021年02月28日古典文化赏析群 《法华赏析》第二十七讲内容 整理,内容有删减 未经作者审核 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