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是神变月的十五,所以今天继续给大家讲法华经,法华赏析 第二十六讲 佛陀的六亲观 及唯一佛乘的正解。因为隔的时间有点长了,所以我再给大家复习一下。我们经文上次是讲到第二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上次讲到这儿,我们接着上次讲的《佛陀的济世观》,我们继续讲佛陀是要开佛知见,用佛的知见使示众生能够明白佛的知见,将本性的智慧显露出来。我们接下去讲:“‘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最多的是六亲。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配偶,这六亲眷属是和我们最紧密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六亲。那么佛陀是怎么看待六亲呢?六亲在佛陀眼中就是“因缘所生,业习所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忧伤,很多的痛苦来自于原生家庭。比如父母不和,父母离异,甚至父母早丧,我见过很多人这些他们的内心因此留下了很深的伤害,很多人心里会想,为什么是我?而妻子子女也是一样,很多人跟配偶一开始很好,后来又变的不好,我们常常就会自怨自叹,遇人不淑。实际上在觉悟的圣者眼中,这是因缘所生,业习所感。我们会诞生在什么家庭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福分和因缘所导致的。和大家在讲地藏经里面讲过,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投胎的时候,依照我们自己的福分,我们是可以在我们的福分范围里面选择去投胎的对象(父母),在我们的福分的这个区间里面我们是可以自己选的,这包括连佛陀也是一样。佛陀他成佛以后,他回忆前世,他就想起当他是白幢天人的时候,他在天界已经全部圆满了。在兜率天宫里面已经享了4000年的天寿,也就是相当于人间的7600万年。他的十般若密已经全部圆满了。净居天的梵天就预告:白幢天人降世,就是要成佛了。所有的天人都欢呼。当白幢天人的寿命,相当于人间时间只有七天的时候,他的色身就出现天人五衰了,然后所有的天人就陪着他到一个花园里面。所有天人五衰的天人他们非常痛苦,他们将死的时候都会进入这个花园,然后就要转世了。普通的天人到里面是迷惘的,受业力牵引就转生去了。而佛陀他前世是已经圆满了的大菩萨,所以他是非常清醒,他就开始观察:他投胎到人间是要来成就佛果,度化无量众生的,所以要具备五种条件他才能降生。第一个是时机,第二个是洲,第三是国家,第四个种姓,第五个是生母的寿限。第一个就要观察时机,如果人的寿命由十万岁递增,那么不是好的时机—因为人类长寿是不容易见到生老病死的,无法开示苦空无常,无法教导。如果人的寿命是由百岁递减,那也不是最好的时机,因为这时候人类欲乐太过于炽盛,寿命太短,也是转眼即逝。一定要人的寿命处于十万岁到一百岁之间,那么在这个区间里面的人类是能够见到生老病死的,那么也就能够见到苦空无常。这个时机的人类是适合修炼的。他观察,要符合这个时机,只有南瞻部洲是适合的。然后观察国家,古印度非常适合,因为过去出现过很多很多的圣者都是诞生在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是有婆罗门种姓的,也就是修行的阶级,是能够闻到修行的方法,是能够修行的,所以要选择这个国家。再缩小到种姓,要利益众生他不能够诞生到奴隶的家庭和平民百姓的这种商人的家庭,他一定要诞生在这种受人尊敬的王者,就是刹帝利种姓或者是最高等级的婆罗门的种姓。他观察下来,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这个国家非常适合。诞生在这个王族里面非常适合,未来能够利益很多众生。最后呢,要观察生母的寿限。首先,生母一定要有良好的品德。要谦虚,要贞洁,不能沉迷于世间的五欲之中,而且品德高尚。他已经是十地菩萨,将要成佛,所以他如果入胎的话,入到这个子宫里面的话,这个女性的子宫就会化为佛的宫殿。他出生以后,这个女性是不能够再同房的,就是再与丈夫同房,再有其他的人投胎,是不行的,是投不了的,因为那已经是佛的宫殿了。他观察到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她的寿命只剩下十个月,又七天,他只要一生下来的摩耶夫人就会去世,非常符合条件。他就辞别所有的天人,所有的诸天就陪着他降生,他就化为六牙白象,入母胎而去。白幢天人的他就在兜率天死了,他就投胎到摩耶夫人的肚子里去了。因为菩萨所住的母胎就是一个宫殿、寺院,没有人再有这个资格能够跑到佛的宫殿里面去住。而且一旦生下佛陀以后,以这种力量啊,没有任何一个世间的男人能够配得上去做她的丈夫。就不能同房嘛,因为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个福分可以亵渎这个宫殿。所以往往诸佛出世,就是十地菩萨他降生的母胎,都是孩子一出生这位母亲就去世了。佛陀他是由他姨母带大的,因为他一出生,七天后摩耶夫人就死了。所以佛陀你可以说他就是单亲家庭的,但这个是他自己选择的,所以佛陀也是一样。佛陀是因为他有这么大的福报,这么大的愿力,他出生时就是见不到自己母亲的。那在普通人来讲,觉得这是种缺憾,就等于你一出生自己妈就死了。连释迦摩尼佛也是这样的,他也是单亲家庭,可是你要知道这个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在投胎前选择的,因为我们的福报就是这样子。生我们的母亲、养我们的父亲,对于我们有非常大的恩德。在《正法念处经》里面佛陀讲到:“我有令父母住于法中,是名报父母恩。”这指以最珍贵的法要让父母都能够得闻正法并且成圣果,才是真正的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佛陀成道以后他先回去感化他的父亲净饭王,然后佛陀又进入忉利天宫当中为母说法。我们看到的《地藏经》就是这样来的,是佛陀到忉利天去,为了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去为母亲说法。我们人世间会有很多的痛苦。像原生家庭的痛苦,有的是我们跟父母关系不好,有很多是父母把我们遗弃了。像福建那里有很多,因为生的不是儿子就把女儿给遗弃了;有的一直和父母吵架;现在有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朋友,就觉得很愧疚,不应该对父母这样,学佛知道要对父母要孝顺,可是就是没这个感情,想起他们以前对自己的所作为,或者说日常言行就是没有办法和顺,所以呢就很矛盾。实际上佛陀他一生就告诉我们:最大的报恩是让他们进入法中,得证圣果。所以我们自己好好的去处理跟父母的关系,你没有处理好,但你已经尽力了,就行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修行要有成果。更重要的是当你父母要走的时候,去世的时候,你能帮助他,至少是不堕三恶道,给他种下善根,甚至是解脱的善根,让他未来世能得闻正法,能够解脱轮回,这是最大的报恩。配偶与孩子也是一样。佛陀他回去的时候,有那句罗夫妇来顶礼佛陀。他们过去五百世都是佛陀的母亲,做过佛陀的大姨母、小姨母、叔父,这一世他们见到佛陀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所以佛陀特地来满他们的愿,给他们开示。他们就说到:“伟大的佛陀,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在一起了,从来没有互相背叛过,我们就希望以后每一世都能够在一起,请问我们如何才能达到我们的愿望,生生世世都能够再相遇做夫妻?”佛陀跟他们讲:“居士,你要明白,我为你们开示。夫妻两人在这一世相遇,你又希望来世相遇,生生世世相遇,一定要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你们要具备相同的信仰、相同的德行、相同的智慧以及相同的舍,如此你们每一世才能再相遇。”这说的是什么呢,相同的信仰就是如果丈夫是相信佛的,而妻子是信印度教的,信仰就不一样。或者妻子对佛法僧有信心,丈夫没有信心,没有信仰,这就是不符合的。第二个,要有相同的德行。一个慷慨一个吝啬,这就是不匹配的;一个慷慨,另一个也慷慨一个说,我拿钱去救穷,帮助穷人,另一个非常高兴,赞叹、支持,这就是匹配。第三,有相同的智慧与相同的舍,也就是内在的思想要一致。要符合这几点你们才能够相遇。换言之,今世我们能够成夫妻的,怎么来的?就是过去世,我们和我们的配偶就是这样匹配的。是有一样的思想,一样的信仰,一样的品德才相遇的。配偶就是我们的镜子,为什么你会跟他结婚,因为过去你们就有一个愿望想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福德一样,你们的品行一样。今天他欺负你,他家暴你,对家庭漠不关心,有很多人这样抱怨,对吧。其实过世你也是这种人,是一样的,不是一样的人是不会聚在一起的。佛陀他成道以后回到家乡,度化自己的父亲、家人,同时他让自己儿子罗睺罗出家。他的妻子耶稣陀罗非常的不舍,佛陀就发狮子吼,说:“耶苏陀罗,我加持你想起我们的前生吧!在迦叶佛时代,你是一位卖花的少女。当时迦叶佛正在说法,我想要去以鲜花供佛,可是只有你这里有最后七朵鲜花了。你说,‘这七朵鲜花我给你,我们一起供佛,我可以免费给你,你一定要答应我们生生世世做夫妻。’我说,‘那你必须得跟我有一样的信仰,一样的信仰三宝,一样的愿意修行,我们要互相支持,不能够互相的障碍,那我就同意。’你说,‘好的。’所以我们后来生生世世都成为了夫妻,相互扶持,一样的信仰三宝,一样的修行,到了今日我才成就佛果。我先让你想起来,请你回想起你的前世,回想起我们生生世世的誓言吧!”耶苏陀罗在佛的加持下觉醒了宿世记忆,就欢喜的随佛陀出家,后来得证胜果。为什么耶稣陀罗跟佛陀能成夫妻?就是因为他们过去就有一样的发愿,后来他们信仰一致,品行一致,内在的智慧也一致,对事物的认知一致,所以就一直成夫妻了。这就是业习,业力与习气招感而来的。所以今生我们有好的婚姻,我们要珍惜,这就是我们过去的善业招感来的,一定要好好修行才能够对得起过去自己的努力,积累了那么多的福德,今生才有好的婚姻。如果没有好的婚姻,那我们更加要好好修行了。为什么我们遇到渣男、渣女,为什么遇到那么多家庭纠纷,因为我自己过去也是这样的人。配偶就是我们的镜子,他(她)身上有的这些思维习惯、行为模式我一样有,所以才会聚到一起,以前才会看对眼。所以要努力修行,要好好的忏悔,努力修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福德力。当我们自己的福德力提升了,思想提升了,那么你的配偶,要么他过去世有善根,他也会被激发,被影响,不然的话也就会非常自然的、祥和的分开。子女是我们业习的延续。佛陀其实他有三个孩子,像他的王妃里面为他生下孩子的除了耶稣陀罗以外还有两位。所以佛陀王宫有春殿、夏殿、冬殿,他有三个宫殿,也叫暖殿、凉殿与中殿。他三个儿子,一个叫善星,一个叫优婆摩那,还有个叫罗睺罗。罗睺罗是长子,也是最有名的。实际上佛陀是有这三个孩子,但在经文里面讲的非常少,尤其是善星记载很少。为什么呢?因为善星是堕入无间地狱中,他是佛陀的儿子,跟随佛陀20年,但是呢,他是否认佛陀的教法,追随提婆达多,叛佛,所以是堕入了无间地狱中的。详细的你可以看佛经。而罗睺罗和优婆摩那都是证得圣果。像罗睺罗是佛陀的长子,但罗睺罗这个名字其实是非常难听的。罗睺就是指天上月食的时候,吃掉月亮的恶魔叫罗睺。所以罗睺罗这个名字也是“障碍”的意思,佛陀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障碍。另外两个名字其实在印度语翻译过来成中文也都不是什么好听的名字,但翻译很困难,提到的很少,所以就不在这里写了,因为不准确,不确定,不能写,但是他的意义都并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本身他很早就想要完全出离去修行,追求真理,可是他的父王以没有后嗣为理由强行的留住了他。一直等到他的妃子怀孕了,耶稣陀罗怀孕了,他的妃子都怀孕了,他才能够走。佛陀成道以后,回去就是度化自己儿子,让自己的儿子都跟随他出家修行,延续圣道。佛陀是一心一意的教导,佛陀对待自己的孩子是以爱心去教导,可即使是佛陀,他的孩子里也会出现善星这样的叛徒。有人问佛陀为什么,佛陀说这是业。《大涅盘经》迦叶菩萨品·第二十一,这里面讲的非常的仔细。他这里原文写到: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怜愍一切众生,不调能调,不净能净,无归依者能作归依,未解脱者能令解脱,得八自在,为大医师,作大药王。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云何如来记说善星‘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不可治人?’如来世尊若不能救善星比丘,云何得名有大慈愍、有大方便?”就是说,佛陀,你可以难调能调,不能解脱的能让人解脱,没有皈依的能让人皈依。善星过去是你没出家前的儿子,出家以后跟在你旁边20年,能够把12部经倒背如流,为什么你要预言你的儿子善星是要久住地狱之中,没有办法救度呢?而且,为何佛陀您这里出现了这样的儿子背叛你,这样不就是很难说服我们佛陀您是大慈大悲的遍知者了吗?佛陀他就在《大涅盘经》里面回答,他说:“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出家时,吾弟难陀,从弟阿难、调婆达多,子罗睺罗,如是等辈皆悉随我出家修道。我若不听善星出家,其人次当得绍王位,其力自在当坏佛法,以是因缘,我便听其出家修道。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断善根于无量世都无利益。今出家已,虽断善根能受持戒,供养恭敬耆旧长宿有德之人,修习初禅乃至四禅,是名善因。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既生能修习道,既修习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听善星出家。善男子,若我不听善星比丘出家受戒,则不得称我为如来具足十力。”“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复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亲近恶友退失四禅,失四禅已生恶邪见,作如是说:‘无佛、无法、无有涅槃。沙门瞿昙善知相法,是故能得知他人心。’我于尔时告善星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其言巧妙,字义真正,所说无杂,具足成就清净梵行。’善星比丘复作是言:‘如来虽复为我说法,而我真实谓无因果。’善男子,汝若不信如是事者,善星比丘今者近在尼连禅河,可共往问。”尔时,如来即与迦葉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遥见如来,见已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入堕阿鼻狱。这里讲的很清楚,佛陀就讲,我为什么要让善星跟着我出家,因为我知道,善星他本质就是一个业力,这是我们家族的一种恶报,也是我的业报。如果我不让他出家,他就会继承我父亲的王位,然后来破坏佛法。我现在让他出家跟在我旁边20年,他虽然现在诽谤于我,背叛我,可是他之前好歹是有种下过善根。虽然因为他到处宣扬佛陀讲的都是假话,“没有涅磐,没有因果”,这样诽谤我,迫害我,破坏教法的因缘,他会久住地狱中。但因为他在我座下也出家过,有了善根,从地狱里面出来以后,未来的时候才会得正觉,这都是因果业习。佛陀的儿子也有背叛佛陀的,所以大家想想,何况是我们。那具体为什么善星要叛佛?这个的过去世的因缘,因为《大藏经》实在是太浩瀚了,我也还没全部看完,所以说在这里我也没办法跟大家分享。可是我能够看到的、知道的,在这里就跟大家分享。我们自己的孩子,他能够有出息,能够对你很好,那是我们过去的善缘、善业招感而来;对我们不好,那也是恶缘,是我们过去的一种恶行、恶缘招感来。而对于我们说生来讨债的孩子,我们只有像佛陀这样,以更好的善巧方便来引导他,要给他种下善根。所以对他的孩子,佛陀也是这样。佛陀的意思就是,如果没有带他出家的话,他一继承王位就会来破坏佛法,会让佛陀没有办法弘法。可以说善星就是佛陀的讨债的儿子,而另外两个儿子是帮助佛陀的儿子,来报恩的。而对于这个讨债的儿子,佛陀以他的力量让他老老实实在他旁边待了20年,让他能够顺利的弘法20年,20年后才出现他跟提婆达多一起来叛佛、分裂僧团。那这个已经比让善星不出家做国王所带来的伤害小多了,已经把伤害降到最低了。而且好歹他跟着佛陀出家做了20年的侍者,也修过禅定,达到过四禅。虽然后来退失了,但好歹是达到过,有过善根,未来从地狱里面出来以后也还能成佛,否则的话就是求出无期。所以子女是业习,是我们自己业力的习惯延续。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像罗睺罗他们这样支持你的,报恩的,那么我们要好好修行,要珍惜;如果是遇到善星这样的叛徒,伤害你,那么我们更加要好好修行才能去转化他。没有孩子,那就是没有人欠你的,也没有人来报你的恩,你没有这种因缘的一种牵缠。没有这种业力习气的牵缠,所以就没有孩子,那也是正好修行。我们的六亲跟我们就是业力的牵引。唯有修行证得圣果,我们才能够成为像佛陀这样的调御丈夫,去转化过去的恶业所招感来的一切人、事、物。所以要转化六亲的核心是要修福、修功德力,以佛菩萨的力量去转化他,这是唯一的途径。很多人问我第三个阶段的回向文。其实第三阶段回向文,你前面完成了给自己的缠身灵的回向跟祖先的回向之后,(第二阶段是祖先的回向,九代祖先的回向)。第三阶段其实就是给你六亲眷属。你就挑选你六亲里面,你知道他跟你就是恶缘,你就专门要回向给他。回向内容就是:祈愿以诵某某经咒的力量,祈求伟大的佛陀加持他,消除、断除他跟我的恶缘。善缘增长,恶缘消除,希望这一世我们能够和睦,能够有一个最圆满的安排。所以第三阶段的回向文因人而异。如果你不知道哪一个跟你业缘很重,是一种恶缘,你就说:希望我六亲中跟我有恶缘的全部断除!祈求佛陀加持,让我六亲眷属里面跟我有恶缘的,今生今世能够有最圆满的安排,希望他能够善根增长,也能早日解脱。我跟他的恶缘,从今生开始就断除。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讲到这里,今天就先讲到这里,下次继续讲“唯一佛乘”。谢谢大家。
(宗珠读书会 小宣 根据宗珠老师 2021年02月27日古典文化赏析群 《法华赏析》第二十六讲内容 整理,内容有删减 未经作者审核 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