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推荐
20230416阴阳的正解 五行中的土是转化之力不是物质的
发布时间:2023-06-30 阅读量:223

20230416阴阳的正解 五行中的土是转化之力不是物质的

 

好,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续讲昨天的,中医护理学,讲阴阳的正解,五行中的土是转化之力,并不是物质的土。

昨天有同学说,这中医护理学有这么深奥吗?其实不是,只是中医护理学这本书,我用它的提纲,把它题目拿出来,我单独用我的理解来给大家讲而已。所以这些内容其实是我自己的,并不是某一本书上面的。当然这是结合了我所看过的书,我自己所学到的,还有自己实践出来的,结合起来讲给大家听。

好,我们要讲课,一样的端身正坐,我们先来组场,在组场的状态里,也就是智慧的状态里面,禅定智慧的状态里面我们来听课。

端身正坐,两眼平视前方,看最远处的一个点,把这个点收回来,收回脑中心。好,然后向下照,头部放松,颈部放松,胸背部放松,腰腹部放松,全身都要放松。

静,安静。意识与体内的气结合,顶天立地,形松意充,身体前面要放松,身体的后面也要放松。身体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都要放松。意识向前后、左右、上下扩充出去,扩充出去,扩充的越远越好。静,安静,感受体内的气,意念与自己体内的气结合。

人一放松,就可以与体内的气结合了,一结合就觉得体内像水一样清澈明净,我们自身也像沐浴在水中一样。往回一照,谁在知,谁在感觉?我们的感觉从哪里而来?我们这样子一观照,我们心的本性,意识的本体自然显现。

意识的本体,意元体虚豁灵融,清澈透通,纯净无杂,能映能应。所有仙佛的意元体,老师的意元体,所有生命的意元体,我们的家人、朋友、配偶、子女,所有生命的意元体,意识的本体都是一个,没有分别。老师是我的全部,我是老师的一部分,所有的仙佛是我的全部,我是所有仙佛圣者的一部分,父母祖先是我的全部,我是父母祖先的一部分。配偶子女是我的全部,我是父母、配偶、子女的一部分。所有的生命就是我,我是所有生命的一部分。心、佛、众生没有分别。

过去我们因为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杀盗淫妄伤害,用伤害他人以为能获取幸福,原来所有的生命就是我,让所有的生命,与我们有缘的所有的生命全部幸福快乐,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今天我们明了此理,我们真诚的反省忏悔过去所做的一切,一切因二元对立,因不明了此理而造出的所有伤害,我们未来绝对不做,永不再做了。而面对我们过去已经做的,所有向我来讨债的生命,我全部心甘情愿的承受,并且毫无怨言。而未来我们绝对不会再做,我们只会欢欢喜喜的利益所有的生命,把我的幸福快乐给所有的生命,愿所有生命的痛苦都由我来承受。所有的生命与我其实没有分别,让所有的生命幸福快乐了,我才能真正的幸福快乐。这叫融利己,利益自己于利他中。利己和利他是一不是二。

我们这样子一想,自然与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仙佛全部都结合在一起了,与所有的老师、祖师的信息场全部组合在一起了。

我们共同发心,组建一个开启第二套生命模式,驾驭三层物质,消除所有的病痛,消除所有的意外。让我们身上所有的瘤、结节全部化散消除,让我们的五脏六腑回归正常,所有的腺体全部正常,气血充足,精气神饱满,不生不灭,不老不死。组建起一个明心见性、自主生死、返老还童、祛病健身的场。

我们一起想九圈转到我们体内,从宇宙虚空旋转旋转,转进来,转进来,9~8~7~6~5~4~3~2~1~,转进来。

我们意识本体中有一切的信息,混元灵气、先天混元之气无所不在,无坚不摧,无毒不减。捧气上身,两手放在肚脐前,慢慢的做开合,开~合~开~合~。静静的做开合,当手变成拉又拉不动,合又合不住,有一种黏黏糊糊的那种感觉,就是气充满都充足的时候就往体内灌。我们所有的同修一起都这样做,我们的混元之气就非常的充足,一灌全身都变好了。

好,我们话接上回。

昨天和大家讲阴阳,我们要从第三层物质理论来讲,可以说我们如果用现代物理学,我们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讲,它就是波函数,虚数与实数,这就是阴与阳。阴和阳是虚数与实数,是第三层物质,是最细最细的物质,是那一种振动的规律。量子物理学讲,一切的现象都是因为振动不同,所以导致量子组合不同,所以万事万物也就不同。

这里面,我们的祖先就告诉我们,它的这个规律是什么的规律,这个振动的规律,这种频率是什么?就是阴与阳。

我们今天讲阴阳,一定要符合我们的先贤,就是古人是怎么去看的。他们怎么看的,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阴阳五行是密不可分的,是不能分开讲的。分开来讲,你是没有办法明白的。第二点,要从哪里去解析它?现在各门各派非常多,从哪里去讲?我一直跟大家讲,就跟我们修行一样,你怎么知道你是对的?各门各派那么多见解,哪个是对的,让人头都大了。医学也是一样,中医学也是一样的,告诉大家,你只要把阴阳五行搞明白了,你就能分辨了。

阴阳五行的核心,是看大自然的规律,去看大自然的规律。我们的易经阴阳再转,再演变过来就是四象,就是八卦。伏羲演八卦是看什么?是看大自然,我们要去看客观的事实。

就好像我们修炼,很多修炼我们要去做实验。我跟大家讲了,道家的炼丹术其实是一个实验,佛教我们做甘露丸做药,它也是个实验。你看这甘露丸,它通过这样子的方法,还有这样子的配方,这样的方法,一个草木做出来的丸子,它可以自己长,自己变大,甚至还会跳动,还会变色。那么你想一想,你把这样的方法用到你自己身体上,你把你自己的身体当成个药,按照制作佛教甘露丸的方法来修持。

很多修甘露丸的仪轨,其实都是那种修行的修持秘法的很多持咒的一些仪轨。它不仅是有仪轨,还有天时,要在什么地方,地方就是坛城,要在什么时间来做,什么地点就坛城要布成什么样。

同理,人体与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你从大自然的规律里面,你自然就能够明白到底什么是五行。阴阳,我们最好的表达是一个太极图。阴阳是在变化的,它的变化就是四象,也就是我们讲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认知为就是春夏秋冬,放到太极的这个导图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就是五行。

《春秋繁露》里面载,河间献王问董,董君曰,孝经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何谓也?对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地出云为雨,起气为风。风雨者,地之所为。地不敢有其功名,必上之于天。命若从天气者,故曰天风天雨,莫曰地风地雨。

它讲什么?就是说古人很早就发现,我们这个地方是在围绕着太阳转的,我们是围绕天上的日月星辰在转的。但是为了我们研究它,我们要以我们观测者为主宰,以我为君主,因为如果我们不以自我为君主的话,就没办法去谈这个事情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古人并不是不知道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围绕着外面的日月星辰在转,不是不知道。只不过在研究的时候,我们必须得换一个角度,就研究我们人体内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换一个角度,古人是知道的。所以这就跟佛教十轮金刚续里面讲的,外面的气世界与我们内在世界彼此的关联,它其实讲的是一样的。

那这一段就讲了,我们现在所出现的风寒暑湿燥热,出现的这一个四季,全部都是因为我们在围着天上的星星在转,是天上的日月星在决定的,这和我们现在讲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上之于天,命若从气。它这里面讲的就是说,所谓的相生相克其实是气的传导,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物质的传导。地球和日月星辰都是在不停的螺旋转动的,都是一直在转动的,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形成了地球上阴阳之气的变化。

阴阳气一直在变化,五行相生,第五十八,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十,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就是行,五行的行。行是什么?是行走变化的意思。其形不同,故谓之五行。就阴阳二气变化成了不同的状态,所以叫做五行。

《真原》曰:天地之间,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既有形名,难逃度数。且一岁者,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岁以冬至节为始,是时也,地中阳升。凡一气十五日,上升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阳升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阳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阳合阴位,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春分之节也。过此阳升而入阳位,方曰得气而升,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节,阳升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乃阳中有阳,其气热,积阳生阴,一阴生於二阳之中,自夏至之节为始,是时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阴降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以到天地之中,而阴交阳位。是时阳中阴半,其气为凉,而时当秋分之节也。过此阴降而入阴位,方曰得气,而降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后,四十五日冬至。冬至之节,阴降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地,乃阴中有阴,其气寒。积阴生阳,一阳生於二阴之中。自冬至之后,一阳复升,如前运行不已,周而复始,不失於道。冬至阳生,上升而还天。夏至阴生,下降而还地。夏至阳升到天而一阴来至,冬至阴降到地,而一阳来至,故曰:冬至。阳升於上,过春分而入阳位以离阴位,阴降於下。过秋分而入阴位,以离阳位。故曰春分、秋分。凡冬至阳升之后,自上而下,非无阴降也,所降之阴乃阳中之余阴,止於阳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下降得位,与阳升相遇,其气绝矣。凡夏至阴降之后,自下而上,非无阳升也,所升之阳乃阴中之余阳,止於阴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上升得位,与阴降相遇,其气绝矣。阴阳升降,上下不出於八万四千里,往来难逃於三百六十日,即温、凉、寒、热之四气而识阴阳,即阳升阴降之八节而知天地。以天机测之,庶达大道之绪余。若以口耳之学,较量於天地之道,安得筹算而知之乎。

我把《真原》这一篇里面讲的原文贴上来了,大家可以好好读一下,大家从功态出来以后可以好好读一下。这里讲的阴中阳半,其气为温,实当立春之节,所以就是我们讲的春。四十五日立夏,立夏后阳生通前计八万四千里。阳中阳计,其气为热。一阳生自夏至之节时起而至阴降,是时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至立秋,为阳中阴。又四十五日至冬至,其气为阴中之阴。又四十五日之冬至而一阳生,如此周而复始。

上下不出于八万四千里,从此周而复始,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子,一直在变化。阴中阳,9/10或者说2/3是阴的时候,有1/3是阳,这叫阴中阳。它是木,就春天就是木。阳中阳,两个阳,阳到最大的时候就是火,也就是夏天。阳里面生的阴,也就是2/3是阳,1/3是阴,阳极是开始生阴的时候,是秋天。阴中阴,两个阴的时候是冬天。它是在这样子周而复始转变的。

那么土在哪里?土就在阴阳相等的时候,所以我们都是在讲立春、立冬、立秋、立夏,每一个四正,季节转换之前的大概一周,全部都是属土。而其中土最明显的就是长夏,长夏的时候,就是夏天的尾巴。因为火的力量是两个阳,两个阳它要转,阳极开始升,它变化变化变成阴的时候,这个时候它转化的力量是最大的。

所以这样子我们就可以画出一个图,就是中医彭子益讲的五行的圆运动。你画一个图,上面你写阳中阳,写火。下面写阴中阴,写水。左边你可以写阴中阳,属木。右边你可以写阳中阴,属金。中间写阴阳各半,写土。四象是一个整体,就是太极,这就组成了太极这一个球。阴中阳就是白太极图里面最白的那里面有一点点的黑,那个就是阴中阳。阳中阴就是整个都是黑的里面的那一点白。那阳中阳,就是都是白的那部分,阴中阴就是黑的那部分。而它们都在互相转变、互相转化,整个太极图你都可以看成是土。

在十二地支里面,辰戌丑未叫四库。辰是水的库,戌是火的库,丑是金的库,未为木之库。辰是丑位是土,为什么它可以为库,为其它这四个五行的库?就是因为它们是靠这个力量去转化的,它是它们转化的起点,也是终点,这叫辰戌丑未为四库。大自然就是这样子变化的,它就是在这个样子,一个圆去运动的。

我以前给大家讲五行圆运动,就跟大家讲过,这个火是通宣之力,就好像是太阳,太阳的这种能量。万物都离不开太阳,它的能量、它的能力是最强的,横冲直撞。这太阳的能量降下来,很多是被水、被万物、植物、动物给吸收了,就让它下降了,这就是收敛。

收敛收敛慢慢收到地下,就封藏了起来。封藏就是水,当储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也会上来,比如变成水蒸汽上升,比如树木会成长,这就是疏泄。能量极强它就要试图散发,这叫通宣。

而你把这一种能量,把高能量一点一点的把它给吸收,这种吸收就叫收敛。收敛以后就会把能量存下来,这叫封藏。封藏到一个程度又会破茧而出,这就叫疏泄,疏泄到个程度,它就变成了通宣。而它当中每一种都是通过运转之力来变化的。

所以阳中阳就是通宣,火。阳中阴是金,是收敛。阴中阴是水,封藏。阴中阳是木,是疏泄,疏泄你也可以说生发。而它整体全是靠运转之力。

这个放到我们的身上也是一样。心脏就是火,就是阳中阳,就是火。我们心脏是一直在跳动的,没了心脏,心脏不跳,人就死了。我们通过肺的力量在收敛,让心脏所释放出来的那些热量、能量收下去,收敛下去,向下走。所以我们说心火是什么?要下降,它下降下降,降到哪里,降到肾脏里,封存起来。存到一定程度,它可以去给到木,去疏泄。疏泄,它最后又会回到心脏,通宣。而当中每一步都是需要土运转之力,也就是脾胃去参与的。

大自然是这个样子的,人体也是这个样子。人体与天体根本就是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去否认的,客观事实的存在就是如此。所以我们讲脾阳、胃阴是决定一个人生死的,一个人的脾阳胃阴也就是五行中的土,只要脾胃之气还在,还能吃得下饭,就还能活。所有的人到油尽灯枯死的时候是饭都吃不下了,然后自动也会去拉屎,把屎全部拉完,人就死了,这就是一个规律,寿终正寝的人,老人都是如此的。希望大家好好体会一下,自然就会明白。

好,大家慢慢收起,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