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917《打开宝藏之门—事师五十颂》第十章 公认的“高僧”不需观察就可拜师?
大家好,今天继续为大家讲课,今天继续来讲事师法五十颂。
今天的颂词是,第五条,彼师及弟子当互审其器,若不先观察同得越法罪。第六条,若忿恚无慈贪爱多轻浮,傲慢自夸矜抉择不应依。
这个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要拜一个师父,或者你要收一个徒弟,一定要彼此互相观察是不是适合,是不是具备资格。做弟子的如果要认一个师父来学习,师父要收一个徒弟,你如果没有互相观察的话,就贸然的去收弟子、或贸然的去拜师,到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好的。做师父的跟做徒弟的都会犯越法罪。
如果这个人是爱生气的、嗔恨心很重、没有慈心又贪婪的、非常轻浮、傲慢、自夸的,这样的人你不应该选他做师父。
古代的马鸣菩萨,按那兰陀寺体系讲的是非常仔细的。你想要修行,尤其你要修大乘的,不管是修般若道还是修密咒道,最好都要依止一个善知识做师父,由师父来指引你去进行禅修,修四禅八定以及密咒道的种种修炼。如果你找错师父,会非常麻烦,你就会浪费宝贵的人生。
在现代都有一个言论,说找师父太难了。又要观察,又要自己学习,然后呢还去拜师,还要跟在师父旁边学习,要依止一个师父学习太难了。那么多人也不知道谁是好的,谁是不好的?哪个师父是好的?所以呢,我们要相信权威。只要有名气的公认的这种高僧,我们就不需要观察,可以直接去依止。
像色达五明佛学院的这些堪布、活佛,就不用去观察,可以直接去依止。像台湾有慧律法师,还有海涛法师,宁波有传喜法师,像净空法师,只要这些有名气的、有声望的,我们就可以直接去。这些都是大德,我们不需要去观察。怎么学习呢?看他们的音频、视频就可以了,然后呢,有机会去参加一下法会,这就已经是拜师了,就是依止了。
这个言论对不对呢?其实在这里就已经和大家讲,马鸣菩萨讲,在以前那兰陀寺最鼎盛的时期,我跟大家在前面讲过了,那兰陀寺是整个佛教最辉煌的时候。那兰陀寺有很多的成就者,很多很多的成就者。那兰陀寺里面它的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不仅有这个学术上的,而且还有实修禅定上的,有各种各样的考核,能够通过那些考核的都不是普通人。
里面的这些考核现在只留下几个了,而且流传在不同的地方。像它们有一个考核禅定的方法是用绳子把你捆住扔在水里面,然后在水里面放毒蛇。如果你禅定功夫好,可以让那些毒蛇不咬你,而且绳子会松开。如果你的禅定功夫不好,你就会中毒,只好拖上来抢救。这种考试方法在泰国还有。
怎么考验你这个人有修成火光三昧了呢?不是像现在很简单的裹一个湿的衣服穿着走一圈,衣服就干了,这个太简单了。在他们的时代是要到雪山去,然后直接坐在冰上面,要把这个冰融化了。你可以靠自己内火的力量,浊火的力量把冰融化掉。那什么样的资格能当阿阇梨?要能够让这个冰雪融化,你还可以让冰雪再恢复,再结起冰来。都是这样的考核的。
而且在他们的时代的辩论也是不一样的,输的人上断头台,死。不想死,就要臣服对方。在那个时候你要赢,你要同等级的人,你至少要赢十个你才能够成为一个阿阇梨。你要成为班智达,那你要精通五明。你要通过五个考试,医药学要考试、建筑学要考试、禅定要考试、音乐逻辑学要考试。然后你赢了,你要去赢同等的至少赢十个人,你头上才能有个宝盖,就是佛菩萨顶上有华盖嘛。你要得到一个华盖是非常难的,得到华盖的就是班智达。因为你五项考试都通过,而且你能在五个领域战胜这五个方面的专家,你都能战胜他们,你就是班智达。
如果在笔试当中你输了,你又不愿意臣服对方。因为如果臣服的话,你的所有的信众,你所有的弟子也要一起去拜这个人为师的。不愿意就上断头台,死掉,非常严残酷的,非常严格。所以以前的辩经不是开玩笑的。在这样的条件上能够赢的,能够有班智达荣耀的,能够有阿阇梨这个称谓的,可以讲真的是这个时代的顶峰、权威。
但即使在这种时代,马鸣菩萨讲那兰陀寺的观点是,你一个信众要过去“拜师”,你也一定要去选择,选择清楚,你要依止的对象是如何的。而作为一个要收学生的人,也要看清楚你的学生是如何的。如果你们彼此没有观察,会给你们自己造成非常大的障碍,以后可能都会堕入三途恶道之中。
崇拜“名望”,还有崇拜权威。认为权威就是对的,“名望”就一定是对的。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有,是古代也有,从古到今都有,所以马鸣菩萨要特别的去提出来。而且权威不见得是一定正确的,有很多好的修行人、有成就的人都是隐藏在人群中,即使是那兰陀寺也不止一次是看走眼的。
现在很有名的《入菩萨行论》作者寂天论师,以前在那兰陀寺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一个僧人,座位永远是在最后一排,干活永远是最后一个,平时是最不起眼的,而且表现的非常的木讷。
那兰陀寺里面的僧人就非常讨厌他,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僧众都非常的精进,废寝忘食的学习,都是晚睡早起,很刻苦。而这个寂天他是每天到点吃饭到点睡觉,既不迟到也不早退。
这在普通人眼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在一个那兰陀寺的这种氛围里面是非常另类的。因为寂天论师他说,他觉得他只能够这样子,他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很赞叹大家刻苦,但他认为这种不适合他,所以他显得非常另类。
那那兰陀寺有一个规矩,每周大家都会轮流上台来给大家分享法义。那么有一次大家集合在一起,就觉得这个寂天太另类了,大家就想把他赶走。就想了个办法,轮到他要上去分享法义的时候,第一,故意把这个法座变得非常的高,还不放梯子。第二呢,一般要分享这法义之前,都会有一个提前告知,让他准备一个总纲。可他们不提前告诉他。大家就想让他当众出丑,让他在万众瞩目之下登不上法座,即使登上法座也啥都讲不出来。
结果到了那一天,有人就跟寂天讲,你不要吃饭了,下午就轮到你要上台去说法,分享法义了,寂天说他怎么不知道这件事。大家就说这个是大家早上开会临时决定的,因某某僧众有事情要请假就轮到你了。
等到寂天要上场,大家都等着看他出洋相,希望他能够自己感觉羞愧,离开那兰陀寺。
结果寂天居然两腿一盘飞了起来,飞上了法座,大家就觉得这寂天可能有点本事。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僧侣有很多静坐是能够飞的,所以大家不会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
这时候寂天就开口讲了,他说,大家是想听一些都听过的法义呢?还是想听从来没有听过的?台下就有一个老的班智达说,那当然是没有听过的啦,你能讲讲看嘛?寂天就开始讲了。
他一开口讲,天上就开始下光雨,有曼陀罗华从天而降,就是光明的光,下光雨。而这个光是以花的形式下降的,有天眼的人就会看到是有很多天女来散花,出现非常稀有的情景。
他讲的法义是从来大家都没听过的,大家开场听了大概半小时以后,所有人都开始专注地听,而且还拿笔开始记。一边听,一边听,他们发现寂天一边讲,他的法座连人会一起飞起来,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等他完全说完的时候,直接就从那兰陀寺消失了,连带着那法座一起消失了。
寂天论师他当时演讲的记录,就是现在我们读的《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来到人间的。寂天论师说完《入菩萨行论》之后,他一瞬间就来到了南印度,在南印度继续他的修行。等到他圆寂了以后才开始名声大噪。
他来到南印度修行很多人也不认识他。一直到他圆寂以后,以前交通也不发达嘛,等他圆寂后交通才开始顺畅,他在那兰陀寺事迹才被在南印度人所知晓,才知道这是大菩萨。这样的情况很多。
像《道果》的创作者毕瓦巴尊者,本来是那兰陀寺的一个放弃的人,“毕瓦巴”是被抛弃的丑陋之人的意思,骂人才叫“毕瓦巴‘的,就是要骂一个人,就说”毕瓦巴”,“毕瓦巴”是个骂人的单词。
毕瓦巴尊者是被那兰陀寺给赶出去的,因为每天就会有一些僧人看到毕瓦巴的房间里面有的时候有15个女人,有的时候有100个女人,就说毕瓦巴淫乱,所以所有的僧众集体投票就把毕瓦巴赶走。等到毕瓦巴在外面流浪很久以后,他以不可思议的神力度化了很多众生以后,大家才知道他是一个大成就者。以前在他的房间里那些女人其实都是空行母,都不是凡间的女人。
像寂天论师、像毕瓦巴尊者他们在那个时代是根本没有名的,甚至都是恶名,那个时代的权威不是他们。
这样的事迹非常多,其实修行界的这些高僧也好,成就者也好,从古到今,所有的圣人只有死了才开始扬名,死的时间越久而被称颂的越久。而在他们在世的时候都是没有名的,不受待见的。而这些大成就者住世的时候,他们那些时代的权威都沦为了一个历史上的尘埃。
小丑在殿堂,王者在流浪,这样的故事其实是从古代就开始,一直到今天是从来都没有变过的。
像我们中国五祖弘忍传六祖慧能,但是五祖弘忍的基业是神秀继承的,可不是六祖慧能。六祖惠能在那时候还是逃难,他是逃到广东去的。
所以,从古代的这些事迹就告诉大家,第一,权威不见得是权威的。你所有的“名望”都是打引号的,真正的“名望”都是这些人死了以后,有很多的瑞相、很多事迹,那才会形成真正的“名望”。所以我可以很负责的给大家讲,只要是个活人,就不存在不需要观察的,公认的、高僧大德、成就者。
第二点,有很多的权威是如何成为权威?有许多是政。治。需要,宗教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政。治。,宗教就是另一种形态的政。治。任何一种宗教想要扬名立万,绝对不会脱离政。治。从古到今,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没有变过。
同时呢,佛教讲的法王也好,我们道教讲的天师也好、掌门也好,都不是修的最好的人。我在之前章节跟大家讲过,他们是最有福报的人,最有权威的人、权利的人,以及有特殊使命的人。
像峨眉派的掌门就有讲过,他是峨嵋派修最好的人吗?不是,而有很多师兄弟都修的比他好,有能够胎息的,有能够这个一入定就七天七夜的。有能够明明活到80岁了,外貌还是20岁的,返老还童的。他有吗?他都没有。
那你说掌门是干嘛的?为什么让他做掌门?因为他是学习能力和传播能力最强的。掌门跟普通的来修行人是不一样的,要接任掌门之位的人是这个门派里面所有的你都要学。而来修行不是的。门派里有很多法、很多功,你只要选几样,师父认为你适合的,你去修就行了,一直专修就行,你根本就不需要去学其它的,学那么多。光一个桩功其实就有三十多种,光锤炼静力的方法就有四十多种。光一个呼吸的方法,各门各派都非常多,都是有上百种。
你是个普通只想修行的人,根本不需要会那么多,你只要会适合你的就可以了,你一直专修会有大成就的,大成就的人都是专精的。
那要掌门干嘛?掌门是负责去传承。掌门是虎啸功练了100天了,有点心得了,入门了。可以了,不练了。去练九莲功,九莲功练了100天了,可以了,不用练了。去练蚕蛹功,每个都会一点,每个都不精。那所有的他都要会,全部都要入门。因为你入门了,你才有心得,你有心得你才能去传。做掌门的责任就是要把祖师传下来东西教下去。
如果你这门派里面有师兄弟有成就,他成道了,飞升成仙了。他又创了一个新的功法,你要去学会,再把它记录到门派的传承的秘籍里面,让下一代人继续去传,下一任接任的掌门要去学,要全部学会,然后再全部把它传下去,越积越多。
密宗也一样,显宗也一样,像西藏还一直保留这个传统。像在青海,像结古寺每过四年就要搞一次传承《大藏经》,传《大藏经》就要有一个人在上面念《大藏经》,念全部的《大藏经》。你坐下面就听,要坐多久啊?一年,整整一年。
这一年这庙啥事都不干,就在那边听《大藏经》,上面有人在传《大藏经》。办这种法会,庙都是要贴钱去办的。因为这种都是没有信众去参与的,为什么贴钱办?为了把这个传承保留下去。
就是因为西藏还有这种精神在,今天你要听到完整的《大藏经》的传承,口传。就是完整《大藏经》的那个加持力,在藏地还能够有,在别的地方都没有了。
像那个第一世的蒋贡康楚仁波切,把所有的法都编在一本经里面,各种各样的灌顶、仪轨,各种各样的法要、心要,编出来的就是大宝伏藏。整整6000多个灌顶,光灌一次大宝伏藏,你什么事都不要干,先不说传这个大宝伏藏,你得去接吧。接这个大宝法王灌顶,从早上四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十点钟,至少要五个月,快的话四个月,慢的话五个月。什么都不用干,你就接灌顶。
要负责传,那谁能传大宝伏藏呢?就是先完整接一遍,然后大宝伏藏5000多个法,5000个灌顶,每一个都要修一遍,每一个都要修一遍就花很多年了。
像萨迦派的道果也是一样的,传都是要三个月。学,学好以后要具备这个传的资格都需要五六年。所以萨迦派留在国内的能够去果喜金刚续啊、道国法的公认的就三位上师。
那你说这三位上师他是萨迦派修的最好的吗?不是的。他们从小工作就是这个,把他们培训出来,终于等于拿到我们说上岗证,有资格可以去传。就是这么一个概念。
那又有一种情况,那么现在就有一种情况,有很多人他根本不懂这些道理,根本不明白里面的这个知识。
你一定要明白,每一个传法的人他都有属于他的一个专长。你去跟萨迦派的人求大圆满,他们没修过大圆满怎么给你传大圆满呢?你去跟很多学院求修气脉明点的方法,他们学院里面没有修气脉明点的,他们修的是阿底瑜伽。很多佛学院里面它根本就不是教这一块的,你想要去练气脉明点,他不是教这个的,那你在那边等,等很多年你也是学不到的。
很多人读了密勒日巴尊者传,哎呀,觉得密勒日巴传修气脉明点得大成就,能飞呀。我自己也想要修那么高成就,好,跑到佛学院去听课,想要学。过了很多年也没有学到气脉明点的方法,为什么?因为他走错地方了。这样的现象现在是非常多的。
今天先讲到这里,这个话题下一次再继续讲,谢谢大家。
(宗珠读书会 文宣 根据宗珠老师 2020年09月17日古典文化赏析群 《打开宝藏的钥匙—事师五十颂讲解》第九章 内容 整理编辑 图片来自 本群 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