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
您现在的位置:实体书
第二十八章 戒律是殊胜至宝
发布时间:2021-12-16 阅读量:428

《与汝谈心》第二十八章 内容提要:为什么要受戒?受戒前要先了解请楚此戒律的范围和含义 什么是破戒 犯戒?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来讲戒律。

不管是学佛还是修道都要守戒律。那么我们学佛呢,最初是三皈依与五戒。修道呢,是三皈依与九戒,是三皈九戒。我们很多人觉得道家是没有什么戒律的,其实是错的,道家的戒律更严格。我们今天只着重谈佛家的戒律,道家戒律先不介绍。

佛家的三皈依,昨天已经为大家讲过了,接着就是五戒。那么有的朋友他们会有一个问题,说我愿意受三皈依,入佛门,皈依佛法僧。可是呢,我为什么要去受戒?我自己只要尽力去做到不杀盗淫妄酒,就好了嘛,杀盗淫妄酒我能够戒掉,我为什么要去举行这个仪式呢?也有第二类人呢是害怕。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受戒呢?他说,因为害怕,他们害怕会破戒,他们说要破戒会犯戒、破戒会有很重的恶报。那觉得我不受戒,我会努力去遵守。但如果我受了戒,那万一我犯了戒,我不就是要下地狱了吗?所以很多人呢是因为害怕,他就不愿意去受戒。

首先和大家讲,我们进入修行,我们入了佛门。这佛门你可以理解成它是一个学校。进了学校我们要守校规,我们守了校规,我们就可以得到毕业证,所以校规是一定要遵守。我们守校规就会得到这学校的保护,那么所有的教师、校长,还有所有的安保人员都会保护你的安全。你只要认认真真的完成学业,通过考核完成学业,你就会毕业,在这当中你是受到保护的。

如果你违反纪律,我们知道我们会被开除,对不对。所以大家要知道有戒律,我和大家讲过,戒律其实是保护我们的,戒律其实是让我们得成就的。

虽然我们可以做到不杀盗淫妄酒,可是受戒跟不受戒它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你受了戒,你就是跟佛菩萨签了合约。你承诺你能够守戒,你在佛陀面前你承诺,做出这个承诺,佛陀他也是会给你一个承诺的。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里面,佛陀为了要保护所有跟他学习的弟子,佛陀特地向大梵天王和帝释天主,请他们下凡与佛陀签定一个合约。只要在他的释迦牟尼佛教法里面愿意受皈依,愿意受五戒的,那么每一戒,每受一戒你就会有五位神王派出他的眷属来守护你,你能受五戒就有二十五位神、善神守护你,你受三皈依就有三十六善神守护你,这是签了合约的。

所以第一点,这个是真正的跟佛菩萨签合约。你只要守戒,你就有善神守护,你在修行到成为圣者之前、脱离轮回之前,你都是受到保护的,不会被障碍。

第二点呢,戒律其实从它的梵名翻译过来,我们叫别解脱戒,很多人不懂,什么叫别解脱?“别”它的中文应该准确地翻译为与轮回做分别而得解脱,所以还有一个翻译叫做保解脱,也就是你受戒可以保证你脱离轮回。

因此呢,我们如果能够做到,杀盗淫妄酒都不做,这是非常好,这是一个做人的基本原则。可是你受戒,你做到远离杀盗淫妄酒,你可以提升、可以上升,可以成为你解脱轮回的因,以后就会有解脱轮回的果。至少你命终之后,会升天、往生善天、往生诸佛净土,你会有这样的果。如果你不受戒,你也做到没有杀盗淫妄酒,那你只是一个好人,或者说只是一个好的善人。你所种下的因,只是让你转生能够再得人身而已,最多好一点能成神。所以戒律它是一个双向的保护。

之前有朋友提到佛菩萨应该要遵守合约,要有契约精神。是的,佛菩萨是会遵守他们的承诺的,但前提是你得真正跟他们签这个合约,你还得真正做到才行。

《法句经》里面佛陀有讲到,花香不能逆风送,善者之香逆风送,善人之香飘诸方。如是诸香中,戒香为最上。持戒香最上,上飘于天界。具足诸戒行,住于不放逸。正智解脱者,魔不知其道。

长部《大涅磐经》,佛陀里面讲到你真正的认真的守戒,哪怕只是最基础的五戒,你只要遵守,持戒的人会因为不放逸而获得大财富,持戒者会善名远扬,具足美名众人敬畏。持戒者无论走近哪一个群体,都会具有很高的名望,所有的群众都会尊敬敬佩他。持戒者在命终的时候,绝不会昏迷颠倒。具足戒行的持戒者在身体坏死之后,一定能往生诸善道、天界及诸佛刹土。

守五戒。五戒有居士五戒、有梵行五戒、有梵行八戒、善者十戒,甚至有更高深的比丘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其实佛陀最初所制定的五戒,发展到今天,它已经跟不同的地域,跟不同的国家的文化相结合,今天的五戒它的范围是和最初的最原始的五戒有所不同了。

大家不要害怕会因为犯戒、破戒而下地狱。你也要想一想,你持戒会有巨大的收益,你会有巨大的利益好处。这戒律我跟大家讲过,它是门很深的学问,它是很深的,所以叫律藏。三藏里面有一部就叫做律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它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它都是有不同的一个范围的。你只要搞清楚,你只要遵守自己的承诺,你自己认识每一个戒的含义跟定义,你再去受,受了以后你就不会犯。很多人是懵懵懂懂的去受戒,但他受戒了之后才知道,啊?这样不可以、那样也不可以,没办法守戒,这就不好。所以受戒之前呢,你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你自己了解清楚了,再去寺院受戒,如果你要受戒的话,你要问一下给你授戒的师父,给你授的戒是怎么定义的,是哪一种范围的。因为同样一条戒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甚至不同的寺庙,不同的出家人当中,给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举一个比较通俗的,比较简单的,比较普遍的最基本的一个戒律,比如不杀生。不杀生这个戒律,不杀生戒。生就是有思想有情绪的生命。那么杀生,这个“生”的定义呢,一般指人还有畜生,人,我们是指人类,畜生就是牛,狗,猪。还有非人就是夜叉、恶鬼、龙、天神,一般我们是这样定义的。那么什么叫犯杀生戒呢?就是你知道这个是生命,你想要让对方死亡。然后呢,你真的有付出这行动。第三点呢,最终他真的死了。你就是犯了杀生戒。

那什么叫破戒呢?破戒就是说你做了这件事情。比如有很多人呢,他们因为好奇好玩,像有的咒语不能乱念,他们使劲地念。造成了什么呢?造成了很多鬼死了,被弄的形神俱灭了,或者说伤害到了龙族。他知道了,他也不悔改,这就叫破戒。破戒是有几种的果报的。什么叫犯戒呢?你知道自己做错了愿意悔改,愿意忏悔,你忏悔了就只是犯戒。很多犯戒都是可以忏悔,可以得到还净的,就是通过忏悔可以还你清净恢复戒体。所以犯戒和破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般哪些不算杀生戒呢,就是说哪些情况会不算呢?就是没有故意,没有故意要去杀对方。二 ,你是不知道的,你不知道这个情况会去杀对方。例如你拿了个巧克力喂狗,你是好心,但是狗死了,你不知道巧克力是这狗不能吃的,所以这是不存在犯戒的。第三是你疯了,你精神失控的情况下,因为精神失控的状况下你弄死了一只猫,弄死了一只狗,这都不算杀生。这是最简单的叫不杀生戒。

我刚刚讲的是原始佛教里面定义的,但是如果在汉地呢,有的当家师父给你传戒,他们的定义会加上一条,就是你受了不杀生戒,你就要吃素。很多人都是很畏惧的,不愿意吃素。所以就不愿意受持这个不杀生戒。其实在原始佛教里面并没有这样规定,你肉可以吃,但你只能吃三净肉,不是为你而死的,你也没听到杀的声音,你也没看到杀的过程。就是你不能够说我要不杀生,但我要吃这条鱼,那你把它买来了、把它弄死了,这不可以。所以说守不杀生戒,在我们中国大部分人就是螃蟹没得吃了,因为螃蟹要直接买了然后把它蒸熟了吃。但如果你是参加个朋友聚会,正好有个大闸蟹拿上来,你跟着吃了,这个不算犯戒,因为你事先都不知道,你完全都不知道,这个大闸蟹也不是为你而死的。那有的时候他们这些当家师父授、传戒的时候,会把吃素也加进去,会有这个要求。

第二点呢,有的他们会说,因为人世间有很多行业么,有的行业是餐饮行业,他会把餐饮行业也放进去。如果你受了不杀生戒,你就不能再从事餐饮行业,否则你就犯戒。因为餐饮行业很多你就要杀吗,对不对,杀鸡杀鸭杀鱼。有的像做牛排的、做烤肉的,其实他的肉是批发来的,是从日本进口的,从美国进口,是进口来的肉,只是我们在加工而已。那么在这一块,有的他们定义是,只要是餐饮行业,你只要是受了不杀生戒,但你从事餐饮行业,你就是犯戒。但有的他们不这样认为,认为虽然你开餐馆,但你的肉,例如你是进口的,你这个就不算是在杀生。

所以一个杀生戒,它就有浅、比较浅的,也有比较深的,所以你要问清楚你受的是哪一种。例如你自己就是做烤肉的,做羊肉串的,而你懵懵懂懂的去受个戒,结果跟你讲,你这烤肉不能烤了,那心里就纠结了。有的人可能还要生存,他只有一个手艺就是煮菜烧饭,对吧,这个大厨或者他就是卖羊肉串的,有很多情况他可能就会退道心了,不再修行了。那有的有的呢,他也会愿意放弃这门手艺,这也是有的,但会造成一种痛苦。所以呢,你要问清楚,一定要问清楚。这样你内心当中就不会有这种纠结。

戒律其实是一个至宝,连神明他们都要来受戒。以前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元圭禅师,俗姓李。在永城二年,在泰山,这位禅师呀,他在禅定、在修炼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位神人,头戴峨冠问禅师,你能够认识我吗?禅师讲,我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所以不做任何分别。这一个神人就讲,我是山神,能操纵人们生死的泰山之神。

禅师讲:“我本不生,汝安能死吾?吾生如空,汝能坏空乎否?”

泰山之神就稽首,向他顶礼,就说:“我亦聪明正直,胜于余神。愿受正戒,令我度世。”

师乃张座秉烛正几,告曰:“付汝五戒。汝能不淫乎?”神曰:“我亦曾娶。”师曰:“非谓此也,谓无外色耳。”神稽首曰:“能。”

又问:“汝能不盗乎?”神曰:“我无所乏,焉得有盗?”禅师曰:“非谓此也,谓不因受享而福淫,不奉而祸善耳。”神稽首曰:“能。”

又问:“汝能不杀乎?”神曰:“职司其柄,安得不杀?”曰:“非谓此也,谓无滥误疑混耳。”神稽首曰:“能。”

又问:“汝能不妄乎?”神曰:“正直之神,何曾有妄?”曰:“非谓此也,谓先后皆合天心耳。”神稽首曰“能。”

又问:“汝能不遭酒败乎?”神稽首曰:“能。”師曰:“如上五戒,乃佛戒之本。

辩论良久,神曰:“我受师教,当报师恩。乞师命我为世间事,未信之人,皆能生信。”

这一段对话呢,就讲东岳,这泰山之神,泰山的山神、东岳,也可以讲就是东岳大帝。在唐朝年间,东岳大帝呀,他去跟禅师求戒。他为什么要求戒?他说我比所有的神都要厉害,聪明正直,但他希望呢,能够广度、能够度世,能够救度更多的众生。

东岳之神、泰山之神,泰山府君、东岳大帝,他已经是能够操控无尽生死的,能够操控众生的生死了,功德巍巍,神职权柄可以讲无比的巨大。古代的皇帝要登基都要得到泰山之神的认可,但他尚且都要来求戒,因为只有求得正戒,求得这五戒他才能够提升,他可以到更高的境界。

大家从这里面对话,你看也能看到了。神明他来求戒,他也是像我刚刚讲,要问清楚的。这个禅师跟他讲,你能够不邪淫吗?神曰,我有这个老婆,就是我有娶过妻子。禅师跟他讲,不是讲这个,是讲无外色,就是不要有其他的女色,泰山之神说可以。禅师问他,你能不能不杀、不杀生。东岳大帝、泰山府君就讲,我的工作就是操控众生生死,怎么能够不杀呢?禅师跟他讲,并不是指你的职权、你的工作,而是指你能不能不要滥杀无辜,东岳说可以,东岳大帝说可以。

所以我们从这一段对话里面就能明白了,受戒是非常殊胜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去受戒的,但你要问清楚你受的戒的尺度在哪里?你能够接受的你就答应,你不能够接受的你不要答应,这样以后就不会出现后悔纠结,也不会出现破戒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有这种破戒的恶报。你能受什么戒,你就去受什么戒,哪怕受一个戒也是好的,你受一个戒你就是签合约了,跟佛菩萨签合约了,你就有五位神王派下善神来守护你了。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我们后面再仔细为大家来讲这五戒。还有讲到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给你授戒的师父。如何自授三皈依与五戒,因为每个师父他们对戒律的尺度拿捏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