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
您现在的位置:实体书
《与汝谈心》第三十章内容提要:不偷盗戒 不饮酒戒 不妄语戒
发布时间:2021-12-16 阅读量:1110

上次呢,已经将五戒当中的杀生戒与邪淫戒,跟大家进行了一个探讨,和大家做了一个分享。那么还剩下的戒律呢,里面有不偷盗、不饮酒就是酒戒,还有不妄语戒。

我们要受戒,在受戒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戒律,而且为你传戒的这个寺院的师父是如何定义这个戒律的,你也必须要了解清楚,要依言而守。这样可以避免以后导致诸多的过患,诸多的心里的纠结,这样明明是不应该存在的负罪感,就不会出现。

不饮酒戒这一条戒律,其实它本身在原始佛教里面根本就不叫酒戒,按照巴利文来翻译过来,应该叫远离放逸之音。

在中国呢,把它给翻成禁酒,酒戒,因为在古代,能够让人放逸沉迷的,饮酒是很重要的一类。酒,人越喝会越上瘾,而且喝到喝醉的状态理智都没有了,很容易就无恶不作了。平时被我们理智所压抑的种种的欲望与恶行,伤害别人的行为就会产生出来。所以在当时的中国翻译过来叫不饮酒戒,是对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放到现在的社会里,因为现在的社会物质特别发达,有了很多古代没有的东西,比如游戏、电子游戏、虚拟游戏;比如烟、抽雪茄、抽烟;毒品、冰毒;比如赌博、打麻将等等。

有的师父呢因为他不是很懂,所以就给他传戒,就是讲能不饮酒吗?就说能。好,那有的人呢,就觉得我不喝酒就行啦,但是呢,我要抽烟、抽雪茄,甚至打那种冰毒。那么你说,他有犯戒吗?他说我没有喝酒啊,我当时承诺你跟我讲的,就是不喝酒,我是没喝酒,可是我抽大麻、抽冰毒,沉迷网络游戏,我这有什么错呢?很多人,很多佛教徒也好、道教徒也好,会有点反驳不了。

而不妄语戒,我们通常就是说不说谎,对吧,相信大家一般都是这样的理解,实际上不妄语戒,它的原名应该叫远离欺诈。很多合同上故意有漏洞,下套给别人,在做生意的时候很容易在合同上面做手脚。你虽然没有说谎话,可是你的行为是种欺骗,其实这个都是属于不妄语戒里面的范围。

还有第三个,现代人最容易犯而不重视的,或者说也是因为解释没到位的,那就是偷盗戒。大部分人觉得呢,就是我不会犯偷盗戒的,别人东西我是不要拿的。可是呢,现在社会呢有一个行为,尤其是我们中国比较多就是侵权行为,侵犯版权、盗版。你说盗版、侵犯版权这个事情对不对?侵犯别人的知识版权,别人写了一篇文章你就拿过来自己用了,也不注明出处,别人进行任何创作,你拿过来就抄了,甚至断章取意颠倒黑白。有一些成名的作家就经常这么干。其实我们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做不好,可是呢,也不会把它跟犯戒扯上关系,对不对。其实在原始佛教里最初佛陀定义是远离不允许而取处,凡任何属于他人所有的,未经他人允许,不告而取,这就叫做偷盗。

所以五戒,浅的可以很浅,不饮酒戒就是不喝酒嘛。不妄语戒,就是不说谎嘛。不杀生戒,就是我不杀呗。对吧,这些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如果按照佛陀的原意的话,它所涉及的面就很广了。

不饮酒戒是远离所有放逸,会使人放逸沉迷的行为。例如现代人沉迷于网络,其实这是要远离的。有的人就是爱好嫖娼,这是要远离的。有人就是爱好吸大麻、吸冰毒,这是应该远离的。

不偷别人的东西,其实未经别人的允许把属于别人的知识产权你拿过来用了,把别人文章没有经过别人允许拿过来用了,这都叫做犯偷盗戒。

所以我和大家讲,戒律、戒律你到底你受的是哪一个戒律,你一定要搞清楚,你就守你能够守的那个范围,这样你的戒光就会产生出来。因为戒律是依次第而行,慢慢慢慢深入你会达到清净,会证得圣果。

另外呢,在因果的取舍上面呢,有的行为它没有戒罪,就是你没有犯戒,你没有破戒,可是有性罪,性就是性质的性。什么意思呢?我以古代社会为例吧,在古代社会你娶了两个奴婢,这在古代都是合法的,道德上面是允许的。在宋明时代文人墨客很流行叫狎妓。狎妓饮酒作乐,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这是当时的社会的一个风气潮流,被王法所允许的。那么在当时来讲,佛陀也是这样界定,你不犯邪淫,就是你没有犯这个戒罪,在佛陀的圣教里面你没有犯戒罪,可是你造了邪淫的业,那叫性罪。因为你淫欲多,所以你的心会跟畜生道相应,死了呢,就容易堕畜生道,就变鸡、变猪。但是你没有犯佛陀的圣教里面的邪淫罪,因此呢,你先去做几千百世的鸡跟猪,因为你又有守戒,慢慢的你会有圣人来救你,你就会慢慢地脱离畜生道,一世一世的转上来再做人。

如果性罪跟戒罪一起都犯了,那就是下地狱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讲,一定是下地狱。

如果你只犯了戒罪,戒律的戒,而不犯性罪,这是哪一种情况呢?那就是更高,更高的戒律,像菩萨戒,像菩提心戒,像密宗里面深层的戒律有,你平时睡觉必须得进入眠光定,如果你没有办法进入眠光定,就是犯戒。你走路要保持一个观想,它是有一个观想在里面,如果这个观想没有,你就是犯戒。像还有饶益有情戒,有的人过来,你必须得帮他,牺牲你自己你也得帮他,因为你受了这戒嘛,你害怕承担太多,你要牺牲很多,你害怕牺牲,你就是在犯戒。但这些行为它是性罪吗?属性的性,就是他有没有去伤害到这些众生呢?没有,这是没有的。

犯戒罪而不犯性罪,只要真实的忏悔,修忏悔法都是能还净的。可是你犯了戒罪又犯性罪,你要忏悔比较困难,你要忏悔你要完全把这业全部消除,会很困难。而你要犯性罪而不犯戒律,就是你会堕落恶趣恶道,但是你还有救,未来你还会有救。性罪跟戒罪你都犯,你即使忏悔了,你也是很难很难脱离恶趣、脱离恶道的。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个奴隶,每天他都被他的主人折磨。我说过在那个时代奴隶就不是人,他就是个货物,所以主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怎么鞭打他、奴役他都可以,因为他就是货物不是人。然后这个奴隶呢,后来他就逃了,他受不了逃了,然后拜到佛陀座下修行,他成圣人了,成为了阿罗汉。成为阿罗汉以后,他想起以前他被他的主人欺负凌辱,整整受了二十年折磨,他就回去,在他面前示现神通,可以飞起来,上身出火,下身出水,一个人可以变几个人,他以前的主人吓死了。他跟他讲我是你以前的奴隶,你以前鞭打我、折磨我,我今天得证圣果了,你必须得向我忏悔,不然的话你会进无间地狱,这商人赶快忏悔,他以前的主人就跟他忏悔,献供养。后来怎么样呢,后来呢他因为他有忏悔,后面一千生都做牛,一千生做猪,然后再一千生做没有眼睛的人,最后这一千生他才能够变成一个身像庄严的人,然后得度。

他这个以前的主人没有犯戒,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有守过戒对不对,没有受戒,当然谈不上犯戒。但是他的行为就是会让他堕落到恶道里面,这就是性罪。

性罪要比戒罪要可怕多了,性罪大于戒罪。那如果你自己最基本的五戒你都没有守,你受了戒然后你还去犯,犯了以后你还永不悔改,还破戒,那你就是性罪跟戒罪都在犯,那是一定会堕落下去的。

像有的人,他守不喝酒戒,他不喝酒,可是他沉迷于赌博,最后倾家荡产,死了去哪儿?大部分还是到地狱里面。可是因为他先前信佛,他有守戒,我上师讲过他有个弟子就这样,所以上师去超度他,能把他超度上来,让他转世可以去做人。

纵使百千劫,众因皆不灭。即使经过几千亿万年,你所种下的这个因它是不会消失的。只是这个种子如何成熟,成熟后它一定有个果报。给你得到快乐的叫善果,让你觉得痛苦的叫恶果,只是这果报在什么时候成熟而已。我们修炼能做的就是置换这果报成熟的顺序,让善果先成熟,恶果让它有因无果,甚至说恶果成熟了,让它替代转移,由圣人由圣贤来帮助你替代转移。

我们每一个学佛修道的人一定要有智慧,不然你就容易被戒守,而不是守戒。而如果你戒守,你被戒给绑住了,那你也是很容易堕落的,其实也是非常容易堕落的。

我给大家再举个例子,真实的。有很多人在中国他信佛然后守戒,大家知道因为汉传佛教有很多戒,我说了不杀生戒它有时候跟吃素是绑在一起的,尤其是以前网络还没有的时候,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大家都是按照这个传统,按照自己的一个理解来学戒传戒的。因为我们经历过文革嘛,所以那一个时候的戒律是很混乱,这杀生戒是跟吃素绑在一起的,学佛就得吃素,你守不杀生戒就得吃素,很多的,就是不能吃肉。

那么有的学佛的人他受戒以后呢,他生病了,他生病了以后呢,他不去医院,不去医生那里,为什么啊?因为很多时候去医院,有的治疗要输血的,他们说这血是荤的,那血输到我这里面,我会犯戒。你知道有的那个肾坏了,可能你要换肾,可能你某个器官坏了你要换掉嘛,他也不愿意,这是荤、这是杀生。有的病你生病了要用中医去治的时候,有的中医他开的方子里有肉,像有的方子要用到守宫,守宫就是那种蜥蜴嘛,但它是可以对肺是特别好的,宣肺理气的,那为了要守戒就不能用。然后就导致什么呢?他很快就死了,一两年就死了,本来可以再活二三十年的,但他一两年就死了。他每天都一心念佛啊,所以他这种故事、这种精神是可以感动很多人的,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很虔诚的信徒。但事实上呢,这个人死了以后呢是在阴间,然后堕到地狱里面去了。

首先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你没有精研佛典、佛经、佛法,没有师父教你,你还没有体证,你是根本不知道有一点很重要的,很多人觉得我有病,比如讲我有肝病我死了,我肉身有病,我灵魂就没有病了嘛,我告诉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自己也有经验,我自己在定中见的很多人,生肝病死的,灵魂出来了肝还是痛的,还有那种肝癌的痛苦,还是在的。有的人是被砍死的。最惨的是那种吞炭而死的,我几年前有个朋友吞炭死掉了,灵体里面他一直还在承受着那个痛苦,他的喉咙就没办法吃东西,有个很大的伤口。这种灵体里面他还是带着的,就算他转世了,做人了,也会先天性的得肝癌死的,他再转世先天肝不好,以后得肝炎。这样吞炭死掉的,出生也是哑巴,即使转世了出生也是哑巴。有的被宰掉被杀了的,被杀,头被砍了做了无头鬼。转世就算做了人了也是头痛,更不要说他做鬼时的那种痛苦。

很多人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在佛经里面他有给你解释,因为果报。因果报应里面果报它有一个属性,那具体的那个名词我忘了,好像是叫等流果。比如你杀生,你杀了很多生灵,你死了以后堕到地狱里面。地狱的业报尽了,你出来到了人间,你投胎做人了还是短命,很容易夭折。知道为什么?这叫等流果。因为业力它是会有一个延续的,它的消除,普通被动的消除它是渐次第的,由重而轻,先让你受重罚,然后再变轻罚,然后最后才没有。

因此这个误区是一定要归正,身体你得把它给搞好才行,不能够去轻易的损毁你自己的色身,不要轻视色身,因为你要用这个肉身来解脱,要用这个色身来解脱的。有一类人就是这样,因为戒守就白白的死了,死了还堕落到恶道。

那他那么虔诚,虔诚地信奉他心中的戒律,有用吗?有用。所以很多僧众,这是我以前认识的一个和尚师父跟我讲的,就超度、超度很久,他们超度了三年,他就上来了,他上来再转世,他就可以到一个非常好的人家,而且是能听闻佛法。

有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很排斥道医,很排斥那些道医、中医,觉得道医给你用针灸,有的时候用符啊、祝由术给你治病,他觉得这个犯皈依戒,我不能信别的教。但是呢自己身上痛的要死,有时它就得用祝由术可以把它治好,比如那种蛇缠腰听过吗?有个病叫蛇缠腰,就是带状疱疹,那种带状疱疹是有灵性的,它不是横着长,它是竖着长的,而且怎么治,药石无灵,这种只有用祝由术可以治好,因为不治它你就是死。很多学佛的人呢,就是觉得这是属于道教的,祝由术很多是道教的,画符念咒是道教的,所以我不用。那不用就可惜了,明明本来能治好的就死了。

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没有价值,没有脱离轮回。你在你活着的时候你没有修出那种定力,没有修出足够的福德力跟足够的定力,你并没有亲证佛国净土,你死了就是随业轮转,就是轮回。根本就没有上去,没有解脱轮回、往生净土。

这是什么导致的?是戒守。你被这个戒给绑死了,学佛修道的人是要守戒,而不是被戒给绑死。所以白白的,白白的死了,非常可惜。这样他要多轮回很久,才能再遇正法,能修行解脱。

那么为什么会戒守?为什么会被戒给绑?因为一,你没有深入佛法。二,你没有遇到一个名师,你就人云亦云,很多人以盲引盲,就导致了这种现象。因此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深入经藏,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入的修炼,对经律论、三藏一定要深入。

我们度众生、帮助众生,我们不是在拉人头。有很多人,我说很多人会觉得,我让更多的人皈依,办个证皈依,我功德很高,像云谷禅师给袁了凡的那个功过格里面就说过度一个人皈依,那可是上千功。

其实你让一个人真真正正的了解了,知道修行的目的,修行会达到什么,为了让修行能修成,他自愿的来受戒守戒并且不犯,那你当然是功德无量,因为这个人必定解脱。所以我们在传播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道理都搞清楚,这样对你自己修练是有好处,也能帮到别人。

守护戒律,达到清净,必定能够修一切善法,都能够得到大成就。但要守护戒律的前提,你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深入了解,而且一切都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在你没有把戒律搞清楚的时候,不要茫目地去受更高一级的戒律,你都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八关斋戒,就跟着别人去受十戒甚至还有菩萨戒,还有饶益有情戒,你在没有搞清楚的时候不要去受更高一阶的戒律。

因为有很多佛学小组,见到个新人就问他,你有没有受菩萨戒,你有没有菩提心啊?没有。好,周围一些师兄就给你洗脑了,你一定要发菩提心,要受菩萨戒。那么有的人懵懂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有的呢,他就是被人家讲了不好意思,觉得不受菩萨戒,好像真的就不配做一个学佛的人。好,他就都去受了。结果一受,发现自己也做不到,但是呢,自己又想学佛,这样以后的生活就是活在一种负罪感当中。我和大家讲这个是没有必要的,大家千万不要成为这种去怂恿别人冒然受戒的人,那是有罪过的。

如果你自己是个初学者,你也不要被别人给忽悠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搞清楚,要受戒很好,要受什么戒?这个戒是在做什么?这个戒律它的定义的范围是什么?弄清楚再去受。如果你现在受了,例如即使你受了菩萨戒,有的你真的做不到,甚至你也搞不懂,你可以舍戒,你搞清楚了你再来受。总比你一边受着,一边“犯戒”,心里就充满了负罪感。我讲的“犯戒”是打引号的,总比这样子来的强。

永远记住,修行是让你越来越快乐的,戒律是保证你修行修法,能够让你越来越快乐的一个工具。不能够违反了这一点,不能够违反了修行是让我们得到快乐的这一个宗旨,这一个目的,如果违反了那就叫本末倒置。学佛修行其实目的就是一个,就是让我们得到真真正正究竟的快乐,永远记住这一点。其他的都是一个工具,一个辅助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