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推荐
法华赏析 第三十讲 供养阿罗汉的利益 及得现世善报的条件
发布时间:2021-12-16 阅读量:3538

大家好,今天继续为大家讲课。我们讲 法华经 第三十讲——供养阿罗汉的利益 及得现世善报的条件。

现在的很多文章全部只赞叹、推崇供佛和供菩萨,很少有讲到供阿罗汉。因为世人对阿罗汉有很多误解,觉得阿罗汉是小乘声闻,都对其非常的不屑,甚至有所批评。可实际上,供养阿罗汉的利益我在上一章里面已经讲到了,是非常伟大、殊胜的。对我们凡人或者说凡夫来讲,供养阿罗汉是有非常大功德利益的。

以前跟大家讲过,佛教里面讲的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中的“僧”其实是指“圣贤僧”。“僧”是指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贤僧,而不是指一个普通的僧人。

对境讲的是僧众的团体,超过三个僧人,四个僧人就可以叫僧团。因为,一个真正修行的团体,虽然他们是凡夫,是普通人,但是你在供养的时候,真正的阿罗汉他会下凡来接受供养,给你功德利益。

真正给你赐福的是阿罗汉。我们一直去供僧,但其实不是凡僧在给你赐福,而是圣僧,就是阿罗汉在给你赐福。

因为佛陀他嘱咐了十六位大阿罗汉“留形住世,作众生福田”。在古印度还有西藏是非常非常注重念《十六大阿罗汉供养文》的,而我们汉地就非常少。

佛陀讲:“你供养‘僧宝’也就是指阿罗汉:可以一、身相端庄,二、气力增盛,三、寿命延长。”“四、增长快乐,五、成就辩才。”

这寿命延长不仅是指人类的寿命也是指天神的寿命,即天人的寿命会增长。任何人或者是天人还是其它生灵只要供养了圣僧阿罗汉寿命都会增长。

 《楼房经》中说:

“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而这里面的“僧众”讲的就是阿罗汉。

以前在唐朝的时候,玄奘法师回答过唐朝皇帝李世民一个问题:供养普通的僧人也能够得得到福报吗?

玄奘大师讲:“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宁无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金容,毁之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须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

这段话我们用白话文解释就是:昆仑山有玉,它们是和泥沙混杂在一起相伴而生的,所以要挖玉的时候,也会同时挖到泥沙。

你尊敬用土木金石雕成的阿罗汉像一样会产生福分,而你把用铜铁铸就的阿罗汉相、佛像给毁了,虽然他们是铜铁,但是一样会有罪过。

用泥土做的龙虽然不能行云布雨,但是我们要设坛祈雨就必须得供上泥土做的龙王像,以此来感动龙王。

一样的,“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这最后一句话,意思就是:普通的僧人降不了福,阿罗汉可以赐福给你。供养阿罗汉是可以被赐福的,但你要供养到阿罗汉就要把这些普通的僧众一起供养了,因为这样就会感动到阿罗汉过来应供。

因为佛陀有命令十六位大阿罗“留形住世,广作众生福田”,尤其是宾头卢尊者,大阿罗汉宾头卢尊者做末法时代众生的福田。就是说,假如你供的僧众里面没有一个是阿罗汉果位的,那么宾头卢尊者他就会来受供然后给你赐福。

所以我们供僧为什么每一次最好供到1000个僧人以上?就是因为只要供养1000个僧人以上,都会感动到宾头卢尊者,他会来给我们做个保障,也就是说一定会有一个圣僧,至少是圣僧大阿罗汉宾头卢尊者奉佛指令来接受我们至诚的供养,给我们赐福。

所以供僧所得的种种福分全部是“留形住世”的这些大阿罗汉们来赐予的,不是普通凡僧给你赐的。除非你供养的对象这个人他已经是阿罗汉甚至是菩萨佛的果位了,否则的话他是没有能力给你赐福的。

我们供的这个佛像,他只是金、银、铜、铁造的,他只是个对境,他可以连接到真正佛菩萨的法身、报身和应化身,这是一个连接器。就像我们打游戏一样:

例如我要《玩使命召唤三》,我今天买个PS4,插光碟,我才能够玩《使命召唤·三》这个游戏,没有了这个机器我就玩不了游戏。

大家用手机玩《王者荣耀》,你没有个智能手机,没有网络,怎么去运行《王者荣耀》这个游戏呢?所以不能够没有硬件,你需要一台手机。

但你也不能没有软件,你要玩《王者荣耀》游戏,光有一台手机,不去下载《王者荣耀》这个软件程序,你怎么可能玩得了这个游戏呢?

而现在的人就只注重“硬件”,他不知道玩游戏还得装个软件呢。你一直在贬斥、驳斥这个“软件”,这是不合情理的。

而且佛陀讲过:“一位阿罗汉住世可以护一个小世界,一位菩萨住世可以护一个中世界,佛陀住世可以护大千世界。”

阿罗汉住世是可以让佛法存留下来,正法永存的。这个功德是非常殊胜的。

我们说一个佛经里的故事,“穷人立刻暴富”的一个公案,出自《法集经》:

王舍城有一个叫弗罗娜辛哈的奴婢,他们一家人是一贫如洗,吃不饱也穿不暖。有一天,这是个吉祥日子,王舍城举办特别的节目——国王宣布王舍城的人民全部可以放七天假。

那富人苏玛纳听到消息以后,一大清早就对他家的仆人弗罗娜辛哈讲:“弗罗娜辛哈,国王说放假,你是要放假过节还是要继续工作?” 弗罗娜辛哈对主人苏玛纳说:“主人,假期是有钱人的专利,我家的米还不够煮明天的饭,节日对我有什么用呢?还不如你给我一头牛,我宁可去耕田。”那富人说:“好的,给你一头牛,你去耕田去吧。”

弗罗娜辛哈领了一头牛和一把锄头对他老婆讲:“老婆,市民都在度假,但我们太穷了,我必须工作来赚钱。今天的午餐请你也要煮平日分量的两倍,再将便当带给我。”说完,他就到稻田里去工作了。

而就在那时,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尊者已经进入了“灭尽定”七天,这是第七天,就出定了。出定后舍利弗尊者就想:“今天谁能够接受我的祝福呢?”随即就以天眼观察,发现弗罗娜辛哈他的因缘成熟了。于是舍利弗尊者在清晨的时候就着衣持钵,前往弗罗娜辛哈耕田的地方去了。

舍利弗尊者站在距离弗罗娜辛哈不远处,好让弗罗娜辛哈看到他。当穷人弗罗娜辛哈见到舍利弗的时候,立刻放下手上工作,倾身向前,向尊者五体投地礼拜。

舍利弗尊者为了给弗罗娜辛哈功德利益,将钵及盛水的囊(水壶)递给他,弗罗娜辛哈想,尊者或许需要一些水洗脸,于是他将蔓藤制成的牙刷供养给舍利弗尊者。当尊者在洗漱时,他拿着钵和盛满已过滤好的清水的水壶供养给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以水洗脸以后,心想:“此人住在城市最差的地方,倘若我前往他家,他的妻子将无法遇见我。我在这里稍等片刻,等他的妻子为他外出送饭时,我再启程。”

当舍利弗尊者知道他的妻子已经从家里出发时,尊者就往城里的方向走去。此时弗罗娜辛哈心想:“过去舍利弗尊者从来没有经过此处,或许出于哀愍我,为利益我的缘故,今日尊者特来此地。但我的妻子还在途中为我送饭而来,若能够有食物能供养尊者,那该多好啊!”

而在这一天,舍利弗往城里去的路上就遇上了弗罗娜辛哈的老婆。弗罗娜辛哈的老婆遇见了舍利弗以后想:“哎呀,过去即使我遇见舍利弗尊者我也没有任何的食物可以供养,今天正好我有食物能供养,真的是太幸运,太幸福了!我将供养舍利弗尊者,把所有的食物都供养他,我回去再准备一份食物给我的丈夫。”

于是她便向舍利弗尊者五体投地的礼敬,并对他说:“尊者,请不要介意我这些粗糙的食物,请接受我的供养并赐福于我。”于是,她将煮好的饭菜全部给了舍利弗尊者。

当她倒入一份饭的时候,舍利弗尊者讲:“已经足够了。”而弗罗娜辛哈的老婆讲:“尊者,一份食物不能化为两份,我希望能够毫无保留的把全部都供养给尊者。不为此生的利益,只为来生的福分。”

于是,她将两份饭菜全部都倒入了尊者的钵里面。并发愿:“愿我能够获得你所证悟的佛法,愿我们今后都能够脱离贫困。从现在开始,未来生都能够脱离贫困。”舍利弗尊者讲:“愿你所求全部圆满。”

舍利弗尊者给予加持祝福以后就返回禅修的地方去了。弗罗娜辛哈和他的妻子对舍利弗尊者做了具备四种条件的布施,以此殊胜的供养布施让他们自己能迅速的在此生获得善报。

当弗罗娜辛哈的太太回到住的地方,又煮了一份食物带到弗罗娜辛哈耕田的田地时弗罗娜辛哈已经耕了将近一英亩的田地,他饥饿难耐。看到他妻子过来就说:“你拖延太久了,我都已经快要饿死了。”

而他的妻子想:“那是我的丈夫,他正忍受着饥饿在那边等我。如果他知道我把饭菜都供养给了舍利弗尊者才拖得那么久,因此而发怒、用鞭子打我的话,那会把我的善意全部功亏一篑的。所以我要赶快把事情说清楚。”

于是她立刻走到弗罗娜辛哈身边,用柔软的语气讲到:“亲爱的夫君,首先请求你先抑制住你的怒气听我解释。我今天早上遇到了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尊者,我将原本要带给你的饭菜全部都供养了尊者。之后我便返家再煮一份带过来,这就是我为何迟到的原因。”

弗罗娜辛哈听了以后,眉开眼笑,说:“亲爱的妻子,你做了令我感到最高兴的事情!将属于我的米饭都供养了尊者,你做的太好了。今早我遇到了舍利弗尊者,供养了牙刷和净水,可是我为没有食物能供养尊者而感到忧伤。你的行为满了我的心愿,如此一来,尊者今天的所需都是我们供养的。”这对夫妇为他们的善行感到非常的喜悦。

弗罗娜辛哈吃过午饭以后休息了一会儿,当他睁开双眼的时候,看见他耕过的土地全部都变成了黄金。他不敢置信地跑到那里,把每一寸土地都挖开,发现全部都是金子!

他惊叹地向妻子展示手上的黄金,他说:“亲爱妻子,他人得到福分要等上三四个月,然而我们的善行所播下的善种却因为舍利弗尊者是无尚的大福田,让我们得到这么多的福分!让我们福分能现世受报!”妻子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弗罗娜辛哈讲:“如此庞大的黄金我们不能私藏。”于是他就前往王宫求见国王。

国王知道了此事之后非常的赞叹,他说:“你如此的具有福分!”又将弗罗娜辛哈收为财务大臣,并且将这些黄金全部都赠予了他。

这是佛陀时代的供养了阿罗汉而得到现世的无尽财富的公案之一。在《法集经》里面就专门讲到:要现世能得到善报,要“尽己所能”具足四种条件的供养布施才能达到。

第一,你所供养、布施的物品是如法获得的,不是巧取豪夺来的。

比如有人他是诈骗来的钱。像现在社会有很多人赚钱不择手段,他去开赌场、去做诈骗、做伤害别人的事情,巧取豪夺来的财富。包括像现在这样有很多艺人都养鬼,他们都有一个想法:我先赚一笔钱,赚了钱以后我再去做善事,再去请法师给我消业。

世俗间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很多人觉得钱是万能的,这是错的。要“净资”,干净的钱。干净的钱这是前提条件,你如果想要现世获得善报,一定要干净的钱。

有的人以前不知道因果报应,有做巧取豪夺的事情。他后来忏悔了,拿这个不义之财来布施、做好事、供养三宝,这是赎罪。

这种现世善报那是得不到的,但是也不是毫无利益,它是可以赎罪的。而且善报是在未来,是很久远的。未来也是有的,但不是在现在。

第二,对你所供养还有布施的对境要具备三种思想:你在这供养布施的前、后和进行时都是欢喜的,没有任何的后悔。

很多人报法会或者做功德,他捐了钱就后悔了。有这样的人,而且还不少,那就非常可惜。

甚至我有遇到过有人他要做法事,请几百个僧众。每一个人都供养了几百元,供养了很大一笔钱。做完法事他就后悔了,他去寺庙要把这些钱要回来,要不回来就闹。

因为钱都已经发给僧众,而且是他自己发的,后来却要去闹事,这是让人非常惋惜的。本来有非常大的善根,就被自己这样破坏了。

包括有人捐钱到庙里做法事,做完以后后悔了。那宁可是不做的。因为这样会让这些寺庙的护法愤怒的,那是触犯神明的。不管你找的是道教的道观还是佛教寺庙,你要去做法事,你一定要心甘情愿,而且前、后和进行中不要后悔。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讲,我们做善法、做所有的法事,非常好,但你要按照你的经济能力来。你若做超出你自己经济能力的供养或者布施,你问你自己能不能做到心甘情愿。

即使你所期望的这个善报没有立刻呈现,过了五、六年七、八年都没有呈现,你都能够不后悔。如果你能,你就做。你不能,你就不要做。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你供养或布施的对境是已经证得圣果的圣者,像证得阿罗汉果,证得辟支佛、菩萨这些四圣果位。

四、要接受者正好进入灭尽定,然后从灭尽又出定,再给予祝福。

要“尽己所能”满足这四个条件,你会立刻得到现实善报。

如果条件没有全部满足,像我们要找一个阿罗汉,找一个非常伟大的还活着的圣人去供养,你也不知道谁真的是有成就的圣人,所以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很难。但是它这里讲:

“如果你能达到第一个条件,就是你是‘净资’,是干净的钱,是正常劳动所得的钱去供养布施的。第二,你是‘尽己所能’在布施前、布施供养后和布施供养中都没有任何的后悔,都是心生欢喜的。第三呢,你所供养或布施的对象是努力的在净除自己贪、嗔、痴的修行者。那么你将会拥有无量无边的福德。”

“这福德虽然不是立刻显现,但它会像流动的河水一样涌向你,并且未来会融入‘大海’。你所产生的福德利益,”佛陀说,“他以佛眼观之都不能够穷尽。”

要具足这四种条件是非常难的,尤其这个圣人要进入灭尽定,再从灭尽定出定,真的很难。

前三个还是能满足的,但第四个很难。因为第四个要求,就是这一个接受你供养和布施对象他是要活着的人,就是这个圣人是活着的,不然的话,普通的修行人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进入灭尽定。

你要修到你的外呼吸、内呼吸全部停掉,能开息,甚至更进一步才能进入灭尽定,再以这个力量去祝福你,那很困难,所以我们具备前三种条件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我们只具备一种或两种条件,那当然也是种下善根,但是善果的成熟时间就比较远。

很多公案告诉我们,随喜、供养、布施是真的要尽己所能,而且要心生欢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自己的体验也是一样,我越尽力去供养,去布施,真的会收获非常多的善果,福分显现是非常快的。

以后有时间再跟大家分享,今天就讲到这里。

(宗珠读书会 小宣 根据宗珠老师 2021年03月11日古典文化赏析群 《法华赏析》第三十讲内容 整理,内容有删减 未经作者审核 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删除)

法华赏析 第二十九讲 大阿罗汉与阿罗汉的区别

大家好,今天继续讲课,讲法华经。今天开始讲第二卷第三譬喻品。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闻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 疑网皆已除。昔来蒙佛教, 不失于大乘, 佛音甚稀有, 能除众生恼,我已得漏尽, 闻亦除忧恼。

我处于山谷, 或在树林下,若坐若经行, 常思惟是事, 呜呼深自责, 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 同入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 演说无上道。

金色三十二, 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八十种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我独经行时, 见佛在大众, 名闻满十方, 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 我为自欺诳。

我常于日夜, 每思惟是事,欲以问世尊, 为失为不失, 我常见世尊, 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 筹量此是事。今闻佛音声, 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 令众至道场。

我本著邪见, 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 拔邪说涅槃。我悉除邪见, 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 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 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 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众、 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 永尽灭无余。

佛于大众中, 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初闻佛所说, 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 恼乱我心耶。佛以种种缘、 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 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 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 亦皆说是法。现在未来佛, 其数无有量,亦以诸方便, 演说如是法。如今者世尊, 从生及出家、得道转法轮, 亦以方便说。

世尊说实道, 波旬无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 谓是魔所为,闻佛柔软音, 深远甚微妙, 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 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 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法轮, 教化诸菩萨。”

舍利弗非常高兴地起身合掌,看着佛陀的脸讲到,今天从佛陀这里闻到法音,我非常的心怀踊跃,从来没有比现在更高兴的,为什么?因为我过去亲眼看着佛陀一一为菩萨们授记作佛,而自己却不能够得到如此成佛的殊荣,所以经常哀伤不已。

为什么佛陀教导我的是得到小果位的小乘法呢?为什么一样都是佛的弟子,他们是可以得到佛的果位,我只是阿罗汉呢?为什么佛陀只教我到达阿罗汉果位的小乘法呢?每想到这里我就不禁悲从中来。

到了现在我才明白,原来佛陀是按次第渐渐地引导我们走到佛的果位。佛陀教导是因人因地因时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教导。教导我的一样也是获得佛陀果位的法要,我也能够得得证佛果,我最终也一定会成佛。到了今天我才终于明白,我是名副其实的佛的真传弟子。

在这里佛陀初转法轮的时候,他是教什么?那后来进一阶又在教什么?舍利佛尊者是看到了什么呢?让他觉得有疑惑,有不公平,为什么他们是能成佛,而我就只能做个阿罗汉?还有四圣: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还有佛,他们的区别。

有的人如果知识不够丰富的话,都会觉得奇怪。阿罗汉不也是解脱轮回的吗?那解脱了轮回,他还有啥痛苦呀?做个罗汉不挺好吗?干嘛还要去成菩萨去成佛呢?所以一定要知道一个前提。

首先,佛陀一开始教导的就是脱离轮回的方法。就告诉你,我们为什么会不断的生,又不断的死。生、死,为什么有的人的生命是享福?有的人是痛苦?有的人是天人?有的人是修罗?有的人是做龙?有的人是坐在地狱里?就像车轮一样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旋转变化着,这个生命的形状状态一直在变化。

把痛苦的原因都告诉你,我们的人世间还有六道所有的种种痛苦,有哪些痛苦就是苦地。而会感到这些痛苦的原因就是集地。能够让我们不再受这些痛苦的就是灭地。而修炼的方法就是道地。也就是苦集灭道四圣地。道地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修禅定。由初禅到四禅,由四禅再到进入秘境。

佛陀一开始讲的就是,只要你能够进入这个灭尽定,你就断除轮回了。有个状态叫涅槃,在进入这个涅槃就超越轮回了,就可以永恒快乐。所以佛的弟子就这样修炼,修禅定。佛陀教了很多禅修的方法,最常见的是观呼吸,从修安那般那入手。

其他的禅修的方法有两百多种。无论是你哪一种,你只要能够依照这个方法会升起一种定光,会一种禅定的光,光明会显现的,这光明非常坚固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观”。“观”也有很多方法,像现在原始佛教还保存下来的方法,就是当你定光显现的很清静的时候,你慢慢的可以观。观你的前世,你在“定观”当中你可以去回溯。

我们如果说我们都有一个我们前世是存在的,那么前世还有前世,前世还有前世,总有一个根源对不对?如果说我们有“下意识”,我们所有已经做的这个因果业报有下意识,那么下意识在下意识在下意识,那应该有个头有个根源,就这样子去推演。

当你推推推推到500世的时候就会没有了,500个前世这个时候就是证“人无我”的时候。同时定光分解你自己,你会发现全部都是由微尘中形成的,都是微尘。

微尘就是比夸克还小的单位,我们现在最小的物质叫夸克,单位是夸克。它是比跨克还要小的微尘,微尘是地水火风这些变化,地水火风这些元素就会亲自证道。所以以此就近入“灭尽定”,证阿罗汉了,就在一种宁静当中了。

一开始普通的修罗汉道,他们就觉得就是在这境界,就已经是接近永恒的。佛陀也说,这就是圣果可以脱离轮回了,就不会再轮回了。就不再会一会天人,一会在地狱里面受苦,一会做阿修罗,一会做龙,一会做畜生,一会做人,再变来变去变来变去,不会了。所以大家都觉得应该就是这样。

但是佛陀他显现出来,他有各种各样的神力,佛有十种力。包括后来来了很多很多的菩萨来跟佛陀学法,佛陀在对菩萨进行教导。本来阿罗汉们舍利佛尊者他们到了这个境界,他们就已经觉得这应该就是佛陀讲的最高境界。因为在他们世界就觉得一切都是微尘众聚合而成,因为因缘而有不同的聚。所以就在那个感觉里面,他们就觉得上无佛可成,下无众生可度。

平时的时候都是待在灭境定里面,灭境定里面待只能待七天,要出定出去乞食要吃饭。因为如果不出定的话,肉身会衰的会死掉的,这死掉等于就自杀了。这果报就会有恶果的,这是不可以的。

但是,很多很多佛陀的这些学生们,通通都证得阿罗汉果以后,都具有了六神通,都具有天眼天耳神足,这都具足了。他心通具足了发现,还有其他的空间,有其他的空间有其他生命,有天神甚至还有很多菩萨过来然后听法的,菩萨有的能力他们是没有的。

佛陀最初他是在华严世界里面说法,我们叫“华严时”。然后,他才出去度五比丘,开始大家就证阿罗汉果了,这就是讲阿含经,就叫“阿含时”。

后来呢,就开始就讲“方等”跟“般若”,然后就进入这讲法华。讲“方等”讲“般若”就是告诉阿罗汉还有更深的境界,阿罗汉的境界并不是终点。佛陀是希望大家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永远的快乐。而这个快乐就是超越所有的生死。

阿罗汉跟菩萨、佛陀它有区别。阿罗汉只有一个就完成了,断掉了“分段生死”“变异生死”并没有断除。

什么叫“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在经典里面,佛陀讲叫以有漏诸根为因,以烦恼所知二障为缘。在三界里面的不断的生死,就叫分段生死。

这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讲的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人这里面的。所以我们现在是做人,从一岁到80岁死了这一段,然后下一次的生命又开始了。比如说做条狗,从一岁到15岁结束了,这一段一段的。

阿罗汉断除的就是这一种叫“分段生死”。到阿罗汉的境界,不会在六道里面轮回变化,可是“变易生死”没有断除。以无漏善根为因,以所知障为缘。在三界之外的生死叫做“变异生死”。

这个很多人很难理解,这个就是讲加上自身的十法界,十法界还在十法界里面转。就说阿罗汉可以说是断除了“分段生死”,但是阿罗汉、辟支佛,包括菩萨都是断除了分段生死,变异生死都没有断除。

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只要你没有成佛,没有证得法身,你的法身没有完全证得还是会消亡的,还是会消亡的,并不是说你就是永恒了。所以佛陀证得的叫究竟涅槃,阿罗汉的涅盘槃不能叫究竟涅槃。它是有区别的。

就好像我们读这个佛经,佛陀就讲了,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是阿弥陀佛在那里,阿弥陀佛是报身,会死的。阿弥陀佛死了以后,消亡以后,有观世音菩萨成佛执掌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消亡以后有大势至菩萨成佛执掌极乐世界,在大势至菩萨的因缘都进了消亡了,极乐世界就崩溃了,没有了。

就是他们的那个寿命,对于我们人类来讲,甚至可以说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人里面,它实在太长了,这已经不是我们的“六凡”的境界能够所知道的了。“四圣”还有境界,就是他们还是有一个寿命,但那种寿命,那种变化,那种生死变化,不是我们“六凡”能够想象。

所以佛陀就说,在这一个程度里面,到了阿罗汉的程度里面,路还没有走完,你还没有到永恒的快乐,你还有“变异生死”要去超越,要去断除。

百法门论里面讲,每多破一份无明,我们就多挣一份法身,有41种无明。每多破一份无明就多挣一份法身,每多挣一份法身,那么就会起各种神妙变化。所以在讲“方等时”以后,就已经劝小乘行人要回小向大。

到法华的时候就直接讲,根本就没有小乘,小乘没有,没有声闻乘,没有缘觉乘,只有佛乘。

你要真真正正的永远没有痛苦,永远没有痛苦,安住在永恒的快乐里面,只有成佛,没有第二条路。根本就不存在,你待在一个所谓涅槃的境界里面就不动了。

我修一修,就像很多佛陀在世的时候,很多阿罗汉们,修一修打坐,一禅定,入寂灭七天,出定讨饭。再七天,就活着就开始就等死了,就等待涅槃的那一天到来,等待跟这个世间的因缘尽的那一天到来,进入涅槃中。佛陀是喝斥这一类的,认为这叫不思进取。

这里佛陀讲了很多,并不是这些阿罗汉是错的,不是。阿罗汉的这条道路是对于你还在凡夫的时候,你能够按照阿罗汉的修炼方法修修修,你修到阿罗汉的境界非常好。但对于你是阿罗汉了,你就应该还要再往上面修。

因为你才能到究竟的位置,你才能到一个真正正的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永恒快乐的位置。佛陀在后面的比喻里面就有讲到了。

佛陀是个老师,带着大家。他又是个导游,是一个探险队队长,他带着大家走出一个险境。就好像红军长征,他现在带队,25000里长征走走走,走到1万里了,大家都非常非常累了。佛陀知道再走走不下去了,就指一个地方说,大家再努力一点,前面有一个目的地,目的地很快就到了,我们到了再去休息一下。

好,大家进去休息了,大家鼓起一个勇气冲进这个地方休息了。佛陀就告诉大家,这个是一个中转站,我们的目的地还没到,还要继续走。

因为佛陀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没有一个人能够走到目的地,这是佛陀教导的一个苦心。而这个境界并不是一个目的地,包括净土。所有的净土,到净土去也只是一个目的,只是个中转站,它不是目的地。如果不能够成就佛果的话,大家都还是在痛苦当中,菩萨也还有“见思惑”跟“尘沙惑”,沙尘之惑没有破除。

在听《法华经》留下来的所有的阿罗汉都是大阿罗汉,什么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跟阿罗汉的区别,就在于阿罗汉,就是他证到了阿罗汉的这条道路,他得到了一个涅槃的境界,他就开始等待色身就物质的身体崩溃,他进入涅槃当中去。他就什么都不干了,除了要吃饭的时候他出定出去乞食讨饭,然后他就回到山里面,回到寂静地方禅定,什么都不做了。

而大罗汉就是他也是修到了阿罗汉境界,但是他知道还有更高境界,他发誓一定要争取到无上的佛果,还有一个进取心。

现在很多很多市面上就骂,说阿罗汉就是个自了汉,没有慈悲心,没有菩提心,他们很多这个说法是错的。

阿罗汉是有慈悲心的,你没有慈悲喜舍之心,是根本证不了阿罗汉。而且你要寻求阿罗汉帮助,他会帮的。他不是不帮,只是阿罗汉道是你请他才帮你,你不找他,他不帮你。

很多人对菩提心的概念是有错,菩提心有两个含义。前面一部分是慈悲喜舍,后面一个一部分是智慧。而智慧定义里面又有两个定义,一是对于事物实相的理解,还有一个就是一种誓愿,为了要利益所有的众生我一定要得到佛果。

所以大阿罗汉跟阿罗汉的区别是就只在于这一点上面。阿罗汉是圣人,是所有人都要恭敬的,也能接受天人的供养,是我们的楷模福田。

佛陀呵斥阿罗汉,是要让他进取。佛陀可以去喝斥阿罗汉,我们是不可以的,我们是要去尊敬的供养的。

那现在很多人都把阿罗汉当成一个贬义词,就骂人,所以就是阿罗汉一个自了汉,都瞧不起阿罗汉。庙里面的罗汉像,也很少有人专门去礼拜供养,都只供菩萨、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错谬。

而佛陀一直跟随佛陀到最后的这些阿罗汉都是大阿罗汉,像佛陀时代文殊势利菩萨,你可以叫大阿罗汉,佛陀他也叫大阿罗汉。一位阿罗汉尊者已经非常深不可测了,这个世界会毁灭了,阿罗汉都是不会毁灭的。

就像玄幻小说写的那样,世界灭而我不灭。阿罗汉已经有这个功力了。我们普通人根本达不到,哪怕是创造神大梵天王都达不到这个境界。如果这个天界毁灭了,梵天这个世界毁灭了,那梵天就有死亡。但罗汉是可以住世的,他是不受影响的。

而佛陀在世时候的弟子,很多弟子都是大阿罗汉,他们到现在都没有死。因为他们继续来利益众生,来行菩萨道。因为他们的内证境界已经不可思议了。后代后世出现了那么多的成就者,那么多祖师,他们境界都非常不可思议。

你看就像,我们常说的六祖慧能大师,他肉身不腐、金刚不坏,千年都还在。而且他肉身都还有很多奇异的现象,他可以让他的家乡从唐代一直到现在不受瘟疫、不受饥饿、不受刀兵之劫的侵扰。

六祖慧能大师就有这样的愿力,保佑他的家乡,所以他的家乡到现在,包括这次新冠疫情那边都是没有感染的。

你看只是一个阿罗汉的肉身,只是一个六祖大师的肉身而已,就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功德,更加不要说是佛陀时代。真正跟在佛陀身边,听佛陀说法而证得阿罗汉位,然后完完整整的一直呆到佛陀入灭。

这些经典的阿罗汉们,那可以说都是大阿罗汉,很多都还在这个世界。他们的内证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可以说,他们都已经证得了佛的佛果,只是示现为阿罗汉来利益众生。

他们的境界我们是无法去测度的,我们千万不要用我们凡人的思维去点评佛陀时代的这些阿罗汉们,佛陀的这些弟子们。他们是我们的依怙,是我们要祈祷要依怙要供养的对象,要学习的对象,是我们要皈依的对象。皈依佛法僧三宝里面僧是指这些证得阿罗汉位的圣僧。

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恭敬阿罗汉。下一章再继续来跟大家讲阿罗汉的重要,供养阿罗汉的福分等等。

(宗珠读书会  小宣 根据宗珠